第 350 期
院務紀事 現代女性家庭與事業的挑戰
Challenges for a woman scientist - An interview with Dr. Su-Ying Wu 本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副研究員伍素瑩博士榮獲第三屆「台灣女科學家新秀獎」。「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於2008年由吳健雄學術基金會創設,其目的在傳承吳健雄博士在二十世紀自然科學領域的偉大貢獻。樹立傑出女科學家的典範,鼓舞台灣年輕女性學子,以從事科學研究為志業。自第二屆開始,為獎勵具有潛力的青年女性科學研究人員,特別增設「台灣女科學家新秀獎」,主要以40歲以下的副教授或副研究員(含以下)職等為遴選對象。
女性因家庭的因素在職場上要闖出一片天是相對艱難許多,而「女科學家」這四個字聽起來是相當嚴肅又亮眼,可想而知是需要經歷多大的努力。而回到家庭後,又有許多不同的角色在等著她。如何能在「蠟燭兩頭燒」─事業與家庭兩相兼顧的情形下還能擁有這般殊榮,實屬不易。本中心特別專訪伍素瑩博士,請她談談這段甘苦,並期勉年輕學子如何朝著自己的目標勇敢向前邁進。
歪打誤撞開啟了一扇窗
伍素瑩副研究員當年畢業於台灣大學化學系,於英國愛丁堡大學取得結構生物化學博士學位。至於選擇這條研究領域之路的肇端,她笑著說:「當初以為與化學領域相近,歪打誤撞,其實一切是從零開始的。」她當時申請的是蛋白質的研究領域,因為選擇的指導教授也是化學系畢業的,以為與自己所學相距不遠,但接觸後才發現差異甚大。而當年在國內大部分都是小分子的教授,很少有研究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分子和核酸分子)這方面的。由於結構生物學能夠解釋生物大分子的構象和相互作用的方式,而所有的生命活動都是通過各種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來實現;因此,對她而言,這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領域。
結構生物學乃是一門整合了化學、生物、資訊等領域的研究學門。目前本院也與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中央研究院、國家同步幅射研究中心共同籌辦結構生物學程。此學程是以培養生命科學背景全方位的結構生物人才為宗旨,提供結合現代生物物理的基礎課程。應用先進的結構生物技術,以解析生物巨分子的結構,進而瞭解其分子層次及細胞層次的功能。這在生物發展上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相關的生物領域也都能瞭解到大分子的結構可以解釋的生物現象。目前為止,結構生物學在藥物研發上也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藉由瞭解蛋白質與藥物的相互作用,以幫助研發新穎藥物及改善藥物的活性。
家庭是激發的原動力
一路走來,伍素瑩博士覺得女性在科學研究的路上最困難的是要兼顧家庭生活與研究發展。「媽媽」這個名詞在不同的社會文化下卻賦予著相同的重要意涵。想想看,懷胎十月的是媽媽、哺育孩子的是媽媽,甚至在孩子牙牙學語時第一個開口叫的可能都是媽媽。而當孩子出生後,所需要付出的是更多的照顧與關愛,而通常母親這個角色在這方面需要參與的地方相對的多,如何能家庭與事業兼顧考驗著現代女性的智慧。不過在另外一方面,「孩子」也是激發她繼續努力的動力。
就藥物研發來說,她覺得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了,尤其是有了孩子後,更可以感受到孩子生病的時候,比如腸病毒,在經歷長期發燒後,便希望有良好的藥物讓他脫離險境;也想到對於癌症病人而言,是否有藥物可以治療或減輕痛苦,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地方,她希望能貢獻一些心力。
充裕的支持與協助
伍素瑩博士一直強調身旁有很多支援。在研究上,她的成就都歸諸於組內的團隊合作,絕對不是單打獨鬥可以完成的。在組主任的支持與同仁的協助,以及研究助理的共同努力下,短時間內即可獲得很多寶貴的資訊,循著大家的經驗繼續往前走,更達事半功倍之效。
在家庭上,伍博士很感謝父母親一直以來全程的支持,對她學習的任何領域均無設限,因此她可以依據自己所喜愛的去做。就像當時結構生物學並不是很多人聽過,只憑著一股熱情,也走出了自己的路。婚後,先生與公婆對她也給予強有力的支柱,讓她在遇到困難時能無後顧之憂的往前行。已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她希望用相同的方式教導孩子,讓他們更發揮創造力與想像力,並探索出屬於他們自己的未來。
結語
對其他年輕的研究學子,伍博士鼓勵他們先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尤其科學的領域是千變萬化的。只要是興趣所在,不必在乎未來的市場如何,全力以赴,一定會有美好的前景。
得獎的公布讓伍素瑩博士感到意外,因為她覺得自己在藥物的研發上只貢獻了一點點的心力。對她而言,未來研究的大方向沒有改變,但肩膀的擔子更重了,責任也更大了。她說:「獲獎並不是一個階段的結束,而是另一個更具挑戰的開始…」期待伍博士在這領域更加發熱發光,為新藥研發注入更多心血,造福更多的人。
《文:編輯中心趙孝茜採訪整理;圖:伍素瑩博士(右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