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識 體罰會使孩童變得更不易管教 Spanking can make children more aggressive later
不論是在台灣還是其他國家,家長該如何管教小孩,體罰或不體罰,都是非常重要且常見的議題。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及熱帶醫療學院(Tulane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Tropical Medicine)助理教授Catherine Taylor在1998至2005年間,針對3歲孩童被體罰與這些孩童隨後是否衍生不易管教之行為的關聯性,進行研究調查。以Taylor為首的研究論文刊登於今年5月Pediatrics(2010 May; 125(5):e1057-65)期刊上。
分別來自於美國20個大城市的2,461位母親共同參與此研究計畫(the Fragile Families and Child Well-being Study)。此項研究首先檢驗出許多會影響母親情緒及行為的問題,如憂鬱症、藥物及酒精的濫用、母親自身承受的壓力程度(來自於伴侶)和懷孕時期是否曾有墮胎的念頭等,因這每一個問題,本來就各自會影響孩童日後的行為。在檢視並控制上述多項因素後,研究發現最後的一項「摑打(spanking)」正是導致孩童暴力行為的一個嚴重的因素。
儘管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建議家長無論在任何情況之下都不要摑打小孩,也認為重複的使用這種懲罰方式會變得更沒有效用,且當孩子長大後,管教上也會變得更加困難;但是,在美國大多數的家長們還是贊成使用體罰來懲戒小孩。上述的研究結果顯示,即使只是輕微的體罰形式,例如摑打,都會增加孩童具有攻擊行為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