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7 期

會議報導
第18屆國際愛滋病研討會心得報告
NHRI researcher reports on international AIDS conference in Vienna


筆者於7月17日至24日赴奧地利維也納參加第18屆國際愛滋病研討會(XVIII International AIDS Conference (AIDS2010)),此為全球愛滋病相關研究、臨床治療、政策議題與感染者人權促進的一盛大聚會,每兩年舉辦一次,於會中發表未來幾年內的最新研發重點、治療準則與防治目標。距前次在多倫多和墨西哥會議之後,感染者之獲得治療的權益與其生活照顧的促進、以及提供廣面性(universal access)的篩檢、感染預防措施、治療藥物與對感染孕婦投藥以預防傳給胎兒等議題仍是大會討論的焦點。參加者除了照料愛滋病的臨床醫師、從事病毒相關基礎或群體預防研究者外,還有人權與性別意識促進團體、律師、社工、感染者與其家人甚至經濟學、勞工學者等等,藉此聚集各個層面的相關人士(multi-stakeholder)一起討論愛滋病的相關議題,可謂是一非常多元化的跨領域會議。

大會的目的是要促進多方溝通,讓最有效的預防與治療策略能被執行落實,更期望能達成最新的共識與指引以提供給全球的衛生單位、醫療機構或施政者。目的之一還有提高所有大眾對此一感染疾病的正確認識,不管是在自我與周圍人的感染預防或對已感染者的態度兩方面。所制定出的準則向來被美國、歐盟的衛生單位或世界衛生組織所採納,深具影響力。由於有許多非學術團體的參與,包括台灣也有幾個與愛滋病相關的民間團體在場設攤,整個會場的氣氛也較顯得草根性和活潑;每日有不同的遊行、劇場、展覽與請願活動等。會場另有大型攤位負責教導、展示與分送男用及女用保險套、各式輔助用品與說明書等等,大聲疾呼正確使用保險套在安全性行為中的重要性。

筆者在會中以壁報展示最近研究成果: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new HIV-1 infections and early detection of new cases among 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 attendees in Taiwan。我們由北南各一家醫學中心的「自願前來匿名篩檢與諮商(voluntary HIV counseling and testing clinics, VCT)」門診計畫,分析新通報感染者相關的危險因子。並且利用確定診斷感染愛滋病毒者的剩餘血清加作immunoglobulin G -capture BED- HIV EIA (IgG BED-HIV EIA)的鑑別性實驗診斷,此項實驗由美國疾管局新開發並提供給各國,可將新進6個月內才感染與感染已超過這段時間者分別開來,除了鑑別(differentiation diagnostics)外,另一目的是能用來估算感染發生率(incidence),會比用盛行率(prevalence)更讓人知道新增疾病的負擔與趨勢,我們在VCT這類中級危險人群中篩出約有2.5-3%的發生率。

會議中聽到泰國政府於近年皇家新兵入伍時也使用了這項實驗診斷,這約莫算是一般成年男性人群,篩出的發生率約為0.5-0.9%。而我們當初作這個研究是基於以下的原因與重要性:因為新感染(6個月內)HIV的人,可能在因不知自己已感染情形下,傳播給未感染者;在加拿大與非洲的大型研究估計,這些新感染者會傳播並造成社區中一半的新案例,且每個新感染者直到他就醫被診斷出已感染前平均會再傳播給2至3人。如何能更早發現檢測到新案例,避免他們再傳播給別人,是我們公衛防疫上要努力的目標。期盼我們的發現能提供台灣地區在降低HIV傳染與相關公共衛生防治方面重要的依據。

會中邀請許多重量級人物作專題演講,包括 Dr. Anthony Fauci (Director of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at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USA)、Dr. David Thomas (Chief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Stanhope Bayne-Jones Professor of Medicine at Johns Hopkins School of Medicine, USA)。 筆者在其他許多場演講與討論中也見識到一些重要的新研究發現,以下要分享兩則所聞。

p6是位於HIV POL (polymerase) gene,靠近N端的位置,包含於GAG-POL的前驅物之內,是在轉錄過程中隨著programmed ribosomal 的-1 frame-shift所合成。相反的,GAG的前驅物是藉由普通的轉錄反應,以20倍的速度所生成。p6的序列大小依基因型或株的不同,可介在55到72個胺基酸之間,在一些自感染者分離出來的株中發現,其胺基酸的插入、複製和剔除有高達13個胺基酸,其中有些是與病毒抗藥性有關。p6被證明能穩定PR (protease) dimer和引導folding成PR前驅物,因此而影響PR的速率及其成熟性。德國的Leiherer, Ludwig 及 Wagner發現,當p6序列被剔除時,縮短的GAG-PR前驅物在自動修飾的過程中明顯變快,導致若是p6存在時,PR的active site可能不易被使用。p6連續的被PR所切除,加強了trans-frame protein造成PR的活化作用的假說。PR需要從flanking的p6被釋出,才能夠完成所有病毒相關的修飾步驟。In vitro,重組的p6包含一個free accessible的C端,是一個強的抑制PR蛋白質成熟的因子。進一步In vitro報告指出,p6靠近N端的10個胜肽有抑制PR活性的作用。另外也有指出,p6有可能與病毒的Nef蛋白質結合,Nef是HIV在感染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致病性因子〈下一段將闡述另一新發現〉。這個團隊進一步的研究指出,以不同的鹼基去替換p6的序列,即使換掉70%的序列,也不會明顯降低病毒成長及感染細胞株的能力,因此認為p6的中央區域(R28-D47)應該是對於病毒複製較無影響的區域。

近年來進步的成像技術能更清楚地觀察細胞之間如何接觸及有效率的溝通。近期研究表示,病毒會利用細胞與細胞間接觸的這些接口來幫助他們在細胞間傳播,稱做virological synapses。Cerutti et al. 用一系列的實驗證明在感染的巨噬細胞(macrophages)中,HIV如何藉由輔助蛋白質Nef去誘導nanotubule在型態上的改變,最後終於造成它有選擇性的transfer到鄰近的B細胞。HIV基因C端的一個gene fragment“Nef”早期誤稱為「negative factor」,但關於Nef的作用一直有很多爭議。Cerutti最近研究指出,Nef可能藉由提高CD4+的T細胞活化來增加HIV複製,以及藉由去干擾形成immunological synapses的過程,來降低對抗HIV的免疫反應產生。Nef出現在B細胞會干擾class-switch recombination (CSR),造成germinal centers無法進行antibody diversification process,所以未感染細胞只製造特定class的抗體,例如無法由IgM或 IgD轉換成IgA、IgG(特別是IgG2)、IgE。在germinal centers,Nef從被感染的巨噬細胞傳送至B細胞,抑制經由CD40 的class switching轉換成病毒專一性的IgA和IgG2;相反的,B細胞在Nef表現低的extrafollicular區域則能進行多元性的反應,被刺激後增加鐵蛋白(ferritin)的表現,以及屬於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家族裡的B細胞活化因子。當然他們也用了很多型的Nef mutatnts來檢視原始的觀察是如何被改變的,包括B細胞相關因子Blimp-1、 CD138、BCL-6、 IRF4如何被昇或降等。其中筆者認為最具臨床相關的發現是在一群已感染但長期未病發者(long-term non-progressors),他們感染的HIV在Nef是有缺失的,而血中病毒量、CD4與immunoglobulin量都呈現較為優勢的狀態,也再次提供佐證Nef在干擾B細胞產生抗HIV免疫反應的重要性。所以在他們一系列的實驗中又更加釐清了Nef促使B細胞發生不良作用與無法有效產生記憶性細胞,進而在HIV造成免疫不良與長期感染的致病機轉中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文/圖:感染症研究組曾凡真助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