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9 期

研究發展
本院「越南感染症研究計畫」之研究現況
NHRI highlights cooperation in infectious disease research with Vietnamese hospital


本院感染症研究組、成大醫院與越南胡志明市第一兒童醫院(Vietnam Children's Hospital No.1, CH1)於2006年8月16日正式簽約,共同設立「感染症病毒研究實驗室」,並於同年9月1日正式執行該計畫。三方合作主要在於研究重要病毒感染症的診斷與治療,並協助第一兒童醫院建立病毒培養實驗室。計畫中,針對腸病毒流行病學、milrinone使用於腸病毒重症的臨床試驗以及EB病毒相關噬血症候群,已收集許多臨床檢體,進行分子流行病學分析及相關研究,研究結果將可作為制訂治療準則及相關疫苗研發之參考依據。感染症組已成功在此醫院設立合作平台,並與國際上保持充分的合作,以期將台灣面臨感染症的威脅減至最低。

在第一期合作計畫中,由本院協助第一兒童醫院成立病毒診斷及培養實驗室。經過3年的籌劃、人員訓練、技術轉移、儀器購買、空間規劃以及實際運作,該病毒實驗室已順利完成設立,第一兒童醫院亦於2009年11月12日盛大舉行了病毒實驗室開幕典禮。自該實驗室啟用、運作至今,已經成功培養、鑑定出3株病毒(腺病毒(adenovirus)及腸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2009年底雙方簽訂第二期3年(2010-2012)的合作計畫,並於2010年開始執行。第二期研究計畫中,針對腸病毒相關的研究則包括:1. 延續評估milrinone用於治療EV71引發肺水腫之臨床效力;2. 調查新生兒感染克沙奇B群病毒(Coxsackievirus B)的流行病學及臨床表現。另外,針對EB病毒則針對EB病毒噬血症候群進行合併Rosiglitazone治療的臨床研究,以及探討越南小兒淋巴增生病變與EBV之相關性,目前已將越南小兒噬血症候群的研究成果發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2010;148:301-310)。

2010年7月25、26日由蘇益仁特聘研究員、齊嘉鈺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及王雅芳博士後研究員,專程赴越南第一兒童醫院確認「越南感染症研究計畫」之執行進度。此行目的在於:1. 針對已執行結束之milrinone臨床試驗,雙方討論並修改論文寫作內容;2. 對於新生兒感染克沙奇病毒的研究,修正收案條件、病歷記載疑問處及採集檢體的種類與數量;3. 確認Rosiglitazone在小兒EB病毒噬血症候群的治療執行現況;4. 取回小兒淋巴病變的檢體;5. 研擬需要新增的研究計畫;6. 追蹤病毒實驗室執行情形。

首先,針對milrinone臨床試驗的部分,自2007年1月以來所收集的病例及檢體分析結果已發現,該地腸病毒71型感染重症的兒童年齡層集中在3歲以下。就用藥組與非用藥組的臨床資料來分析,兩組收案的年齡、性別分布並無統計學上的差異。計畫執行至今共計有15位病人死亡,用藥組與非用藥組的死亡率已達統計分析上的差異性。研究人員將此報告提供給計畫相關人員參考,並針對論文初稿中幾項重要的結論,雙方利用此次的會面逐一討論及確認,論文近期內將送出發表。

其次,關於「新生兒感染克沙奇病毒」的研究計畫,在初步觀察約半年後,該院新生兒科發現,許多類敗血性(sepsis-like)的病嬰,是由外院轉診而來,常常已經由於其他的原因而在外院住院、治療了一段時間,因此院內感染導致敗血症的可能性相當的高,以致需要修正原本的收案條件,方能符合本計畫中希望能釐清「初次」感染克沙奇病毒的病嬰之臨床表現的目的。與新生兒科主任Dr. Kien Mau討論後,研究人員修訂新的收案及排除條件,並計畫於10月開始正式收集符合條件的病患。初步預計1年內能達到50的收案人數。

在腸病毒的研究主題之外,該院的感染科主任Dr. Truong Huu Khanh 提及目前當地無菌性腦膜炎及腦炎的病患相當多,但是仍苦無鑑定病原的能力,以致在治療上常有不當使用抗生素的問題。這個部分,未來將研究如何在新計畫中納入此主題,針對常見的病原,如:日本腦炎、伊科病毒、單純疱疹病毒等提供其基本的診斷工具。

在治療EB病毒噬血症候群的臨床研究中,將30例復發病人分成兩組,其中一組接受Rosiglitazone合併療法,但初步在追蹤4個月後並未發現顯著的益處。因此,決定進一步研究復發病人的病因,包括病毒相關性及遺傳因素再修正計畫,並考慮改用於原發病人。而關於EB病毒與小兒淋巴增生之相關研究,則已攜回近300例淋巴腺標本,預計將進行EBER1原位雜合研究。

另外,此次前往實驗室走訪,發現該院已開始利用病毒實驗室執行病毒培養工作。但在檢驗初期,臨床提供的檢體量並不多,估計自實驗室開幕至今半年多約收集到90位病患的喉頭及糞便拭子檢體,並已成功培養、鑑定出10株病毒,包括: adenovirus、enterovirus及enterovirus 71,證明該院微生物科已具備獨立診斷的能力。本院研究人員除了鼓勵臨床醫師常規送檢,以幫助臨床判斷之外,也將協助該院詢問在當地後續添購相關實驗耗材的管道。病毒培養硬體設備已趨於完整,而實驗室技術人員技術也趨於純熟穩定,但仍需時間訓練增加經驗以減少實驗結果誤判之機率。目前醫師送檢意願為主要關鍵,建議實驗室須與醫師做充分溝通,讓醫師瞭解病毒分離檢驗室可以分離鑑定哪些病毒以提高醫師送檢意願。另外,本院也會提供技術人員給予及時的技術協助。希望未來除能使實驗室規律、穩定的運作外,亦能在病毒檢驗的質與量上更為提昇。
《文/圖:感染症組蘇益仁特聘研究員、齊嘉鈺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王雅芳博士後研究員;圖說:CH1微生物科主任Dr. Le Quoc Thinh (左一)、感染症組張仲明組主任(左二)、CH1院長Dr. Tang Chi Thuong (左三)、蘇益仁特聘研究員/成大醫學院講座教授(左四)、成大小兒部劉清泉教授/主任(左五)、齊嘉鈺醫師(右四)、CH1副院長(右三)、成大醫學院醫技系王貞仁教授/主任(右二)、CH1副院長Dr. Nguyen Thanh Hung (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