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RI Communications
第 398 期
院務紀事
北京清華大學學者蒞院參訪
NHRI receives visitors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北京清華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吳清玉教授等一行19人於3月11日(週五)由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潘榮隆院長等多人陪同,蒞臨本院參觀,進行學術交流。藉清華大學100周年校慶之際,北京清華等貴賓此次來台參加「2011兩岸清華生醫論壇」,該研討會主題包含奈米生醫、感染疾病、幹細胞/癌症與遺傳控制、結構生物等四大領域。
本院向來與國立清華大學有密切合作,此次參訪由本院伍焜玉院長親自接待,會中並由本院研究單位同仁介紹所屬單位最新研究成果與研究重點,以促進雙方之瞭解。北京清華大學與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於3月10日(週四)已進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充分介紹雙方之研究專長。以下則就本院研發成果作概要呈現。
發表多篇成果於國際知名期刊
參與國際定序團隊,共同完成黑猩猩第22號染色體的定序與比較分析,有助於瞭解靈長類演化,為日後研究人類生理及行為特徵形成,提供先驅指標。(
Nature
)
與大學合作,首先定出二個家族性股骨頭壞死病例的相關基因位於人類第12號染色體。此項研究使用基因體科技完成定位選殖,找出致病基因,為國內成功的首例。(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老藥新用:研究發現PPAR-γ agonist可控制中風,減少中風大鼠腦部細胞凋亡,其療效是經由驅動細胞內轉錄因子進而調節基因表現降低細胞凋亡,以防護局部缺血性中風所造成之傷害。(
Circulation
)
與醫院合作成功自胎盤抽取出幹細胞,可分化為肝臟、神經、血管、軟骨、硬骨細胞等,並具有免疫抑制的功能。(
Stem Cells
)
取自胎兒臍帶血管裡的人類臍靜脈內皮細胞,突破地發現僅需利用2個非致癌性的基因,即可將內皮細胞轉變成誘導式多功能幹細胞(iPS),啟動細胞分化。對於促進iPS的臨床應用有相當大的助益。(
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
)
針對台灣盛行女性肺腺癌病人之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進行有系統之基因序列分析,證實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突變和吉菲特尼(Gefitinib)療效的相關性,提供我國肺癌病人使用艾瑞莎藥物治療之依據。(
Lung Cancer
)
發展生物科技與新藥
新藥研發
2個具潛力的新穎抗癌候選藥物、1個抗糖尿病候選藥物、 1個抗肥胖候選藥物、 數個抗病毒感染化合物等
研究超奈米微晶鑽石薄膜可以間接控制與誘導神經幹細胞的分化,有利於將超奈米微晶鑽石應用在神經系統的受傷疾病與組織工程上。
新型疫苗佐劑研發
將有內生性佐劑效果的細菌脂質與免疫原結合,形成脂質化的免疫原,以增強抗原引發免疫反應之能力
榮獲生策會學術研究組「2009第七屆國家創新獎」
開發可使用微小針頭進行注射之人工玻璃體
嘉惠眾多因糖尿病或其他相關疾病引起眼球玻璃體病變之患者
榮獲生策會學術研究組「2009第七屆國家創新獎」
小分子抗癌新藥DBPR104
成功獲美國FDA通過執行第一期臨床試驗
第一期臨床試驗將於台南成大醫院展開
技轉杏輝製藥
小分子抗糖尿病新藥DBPR108
促使本院與國內6家廠商形成產業聯盟
技轉健亞製藥集團
H5N1/H1N1新型流感疫苗研發
為國人第一個自行研發與製備之細胞培養流感疫苗
技轉基亞生物科技公司
建構臨床試驗統計分析機制
具備執行第一期至第三期臨床研究能力,並設置國際水準之臨床試驗統計分析中心,已與多家國際藥廠合作大型臨床試驗方案。
完成臨床試驗資料管理系統(CTIMeS):以協助執行多中心臨床試驗並建立資料處理標準作業程序。此系統已經認證以確保符合美國食品暨藥品管理局(FDA)21 CFR Part 11之規定。
藉由腎病高危險群之研究世代追蹤,瞭解腎病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之關係,可評估慢性腎病或末期腎病之發生率及其危險因子,以作為慢性腎病防治上之依據。
從事任務導向研究,協助政府對抗新興疾病
如腸病毒、SARS、禽流感等疫情告急之際,積極研發藥物與疫苗,降低感染症的威脅
簡介新興研究領域
奈米醫學研究中心
奈米醫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奈米中心)於2004年成立,至今,除了致力於與國人疾病相關之基礎及臨床醫學研究外,在新型奈米劑型平台、新型奈米材料開發、放射性奈米科技、以及醫療器材之研發皆有成效。在癌症醫學方面,運用中孔洞奈米矽球表面積極高的特性,以共價鍵在孔洞內大量修飾鈀紫質來提高光敏劑量的單位濃度,且中孔洞奈米矽球容易被細胞所吞噬,使得我們得以較低的激發能量即可達到高細胞毒殺的能力。在幹細胞追蹤方面,顯影劑Resovist除了會使幹細胞增生外,其所引發幹細胞一連串的訊息傳遞,會影響幹細胞分化成骨頭細胞(osteocytes)的能力。而奈米科技於活體偵測及分子醫學影像之研究與應用與奈米材料智慧型複合載體的開發與在生物醫學上的應用則著重於研發具備多重功能(控制釋放/診斷/治療/追蹤)之新式複合型奈米劑型開發、以及研發新型奈米粒子與開發其在生物醫學之應用。此外,由於國際標準組織(ISO、IEC),以及其他先進國家均有標準制訂委員會等機構,積極制訂奈米相關標準;奈米中心積極參與國際奈米標準訂定組織(ISO TC229)會議,並參與整合國內奈米標準訂定。
免疫醫學研究中心
為協助整合國內免疫學基礎及臨床轉譯醫學研究,本院於2007年成立免疫醫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免疫中心),研究重點為:利用基因剔除小鼠、分子生物及基因醫學方法研究免疫系統及免疫疾病之調控機制;以微觀角度著眼於訊息傳導分子,如蛋白質激酶、去磷酸酶、適配體蛋白、及類鐸受體在免疫反應、發炎反應及免疫細胞分化及活化過程中的角色。以類鐸受體(Toll-like receptor)的功能及其活化機構的研究為例,類鐸受體的活化可誘發數種細胞的功能,包括及發炎反應,抗病的反應,以及細胞的自噬反應來對抗微生物的感染;控制這些細胞功能的信號轉導是由類鐸受體信號體上分化而出的。MyD88參與類鐸受體激活的NF -kB的活化,TRIF介導干擾素-b的生產,而Beclin 1則參與激活細胞的自噬反應(如圖示)。
此次蒞院之北京清華大學貴賓包含王志華 副秘書長;醫學院 吳清玉 副院長、常智傑 教授/兼任生物系教授、張敬仁 教授、張明徽 副研究員、吳 勵 教授、顏 寧 教授、趙 瑩女士/院長助理;愛滋病綜合研究中心張林琦 教授;醫學院結構生物學中心 李海濤 教授;醫學院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 劉 靜 教授、杜亞楠 教授、郭永 副教授、王大亮 助理教授;生命科學院 吳嘉煒 教授、王新泉 教授、王佳偉 副教授;以及化學系 饒 燏 副研究員等。每位學者之主要研究興趣
詳如附表
。
會中來賓與本院人員交流熱絡,所討論問題包括研究單位設立之過程、研究經費分配機制、藥物與醫學材料人體試驗之處理、技術移轉之收入分配、研究生到本院從事研究工作、以及日後雙方邀請學者進行交流之可行方式等等。
本院在管理研究成果上訂有「智慧財產管理要點」,設管理委員會負責審查智慧財產之申請及運用;此外,辦理技術移轉方面,訂有技術移轉作業程序。本院於會中說明有關技術移轉或專利授權等所衍生之收益分配情況,大致上,研發成果技術移轉所獲得之收入,扣除繳交國庫外,其淨收入之分配比例為:發明人及其團隊可獲得40%,發明人所屬單位20%,院方則為40%。清大張大慈教授表示,公立大學技術移轉之收入所需繳交國庫之比例為20%。
此次參訪接待本院幾位出席人員尚含癌症研究所張俊彥所長、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組王陸海組主任、感染症研究組張仲明代理組主任、奈米醫學研究中心楊重熙主任、免疫醫學研究中心譚澤華主任、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邱英明主任、生技與藥物研究所伍素瑩副研究員、秘書室周怡利主任、編輯中心陳麗秋主任等。
國立清華大學陪同人員除生命科學院潘榮隆院長外、尚包括吳夙欽副院長、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王雯靜所長、張大慈教授、分子醫學研究所陳令儀助理教授、生物科技研究所汪宏達副教授、張壯榮助理教授等。
《文/圖:編輯中心》
學術活動
研究發展
健康知識
學術交流
院務紀事
會議報導
人事動態
出版資訊
影音節目
知識產權
GPN4909205633
查詢
訂閱
最新著作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