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1 期

研究發展
學校和家庭對學齡兒童酒飲購買行為影響之多層次分析研究
NHRI researcher determines multilevel influences of school and family on alcohol-purchasing behaviors in school-aged children


近年來,未成年飲酒所帶來之健康與社會問題已成為公共衛生領域相當關注的議題。而青少年與年輕人容易取得酒精飲料使得酒精相關問題的風險升高,一般而言,青少年獲得酒精飲料通常是來自社交活動(如:朋友與家人的聚會活動)或多元銷售管道(如:飲品店、超市、雜貨店與超商)。根據最近管制藥品管理局的估計資料顯示,台灣初次飲酒年齡明顯下降,且年輕人死傷原因之首為酒精引起之交通事故;年輕人之未成年飲酒經驗高達40%,而初次喝酒經驗在12歲以前者大約每4或5人中就有1人。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在自由貿易協議與降低進口酒類關稅後,酒類市場不斷地擴大;另外,由於菸酒批發及零售業者,無需申請核發許可執照,使得酒精飲料的選擇性較多、價格較便宜且可近性增加。青少年於生活周遭的商店,如便利商店、雜貨店、超級市場等,很容易即可購得酒精飲料。因兒童周圍的社會環境(特別是家庭和學校)對其健康行為有很大的影響,本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精神與成癮醫學研究組陳娟瑜合聘副研究員之研究以四年級和六年級兒童為樣本,試圖瞭解學校和家庭特質與酒精購買行為之相關性。

本研究資料擷取自「兒童酒精相關經驗追蹤計畫(Alcohol-Related Experiences among Children, AREC)」,該研究探討台灣兒童至青少年時期之酒精相關經驗的個體與環境之決定因素;以「學校」為原始抽樣單位(primary sampling unit, PSU),採分層多階段機率抽樣法延攬受試者。首先,以學校環境與規模的特性將台北市141所公立小學分為4階層,每一階層約有30至50所;其次,比例抽樣取得28所學校後,於每個學校的四年級與六年級隨機抽樣3個(或少於3個)班級。研究執行之前,皆已向符合參與研究的兒童家長描述詳細的研究概況,在取得家長與兒童的同意後才列入研究對象;參與研究的四年級與六年級兒童分別是1,306人與1,324人,年齡介於10至12歲,就班級而言的問卷填答完成了98%,個別的完成率則為61%。

初步分析發現,約有36%的兒童曾經飲酒,購買酒的行為因飲酒經驗而顯著地不同(未曾飲酒者為6.72%、曾飲酒者為20.84%);曾飲酒的兒童其父母飲酒的比例也較未曾飲酒者為高,兄姐飲酒的情形也與此類似。調查曾經獨自購買酒精飲料之地點,大多是便利商店與雜貨店;另外,曾飲酒的兒童在超市、購物中心與百貨公司購買的比例較未曾飲酒的高(如圖示)。研究發現,不論是否有飲酒經驗,沒有參加課後輔導的兒童、沒有與雙親同住或單親家庭的兒童、或曾目睹雙親飲酒的兒童,其購買酒精飲料約是他人的2至3倍。分析未曾飲酒的兒童之購買酒精飲料的行為發現,沒有與雙親同住或單親家庭的兒童之購買酒的風險比是與雙親同住的兒童的3至4倍。

利用隨機截距多層次對數模型(the random intercept multileve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校正學校群集後發現,影響兒童購買酒精飲品的個體及家庭特性因素有些微不同;在未曾飲酒的兒童中,沒有與雙親同住或單親家庭以及家長飲酒的兒童之購買酒的風險較曾飲酒的兒童為高。單以學校層級為解釋變項時發現,學校環境因素與購買酒的行為有明顯的關係;例如,就讀的學校遠離捷運站的兒童,較可能有自行購買酒精經驗;此外,曾飲酒的兒童若就讀的學校附近有較多的教育機構者(如文教區),其購買酒的機會較低;最後,兒童購買酒與便利商店的密集與否無關。

由於此研究為橫斷設計回溯性收集資料,因此,特別是隨時間變化的變項(購買酒的測量以終生為評估基礎)之因果推論可能會受到限制,如兒童的飲酒行為,可能因為容易地購得而開始飲酒。其次,此研究以家庭和學校為分析變項,其有效性和全面性也會受限;具體而言,由於兒童不易明確地說明家庭收入、雙親工作內容/職稱或婚姻狀況等,此部份的資料收集困難,是以此研究以「參加課後輔導」、「雙親就業狀況」與「與雙親同住」等為主要的分析變項。此外,因為無法涵蓋所有兒童可能購買酒精飲料的地點,可能會低估購買地點與飲酒行為的關連性。最後,因為問卷的個別完成率為61%,加上還有其他未參與此研究的兒童,可能無法概括研究的發現,因為家庭的社經狀況與雙親飲酒行為等特點,都有可能出現研究的偏差。

儘管有上述限制,此為少數探討學齡兒童自行購買酒行為的研究之一,利用多層次分析的方法可以讓我們更能夠確認學區間的集聚效應,而且可以評估學校附近環境的影響。此研究的優勢包括具有代表性的公立小學以及結合多階段機率抽樣程序;此外,學校的行政檔案與商業資訊皆提供更客觀的學校周邊環境資訊,減少學校環境自我知覺的偏差。研究過程中所觀察到非法購買酒的行為之與飲酒相關的異質性,不僅可以增進我們對未成年飲酒的瞭解,也凸顯了未成年飲酒之社會文化面向;目前的研究結果可以進一步施行於臨床和公共衛生的相關業務。例如,規劃臨床培訓或教育方案時,應該考慮加強醫療專業人士對於未成年者酒精購買容易與否以及飲酒相關問題的意識,特別是雙親經常飲酒或有酒精相關問題者;還有,在制定相關飲酒的防治措施與施行政策時,應考量家庭、學校或社區環境以確實減低未成年飲酒的問題。

此研究結果顯示家庭之社會經濟與成員飲酒行為以及學校周邊環境對未成年酒精購買行為的重要影響,未來研究將結合商業與社會環境變項,評估不同酒精飲料來源對飲酒者開始飲酒以及持續飲酒的影響;預防計畫的主要目標是根據青少年生活周遭的社會環境(包括家庭、學校與社區),為未成年飲酒之容易取得與否的議題及相關問題,量身打造確實可行的方案,並切實執行不可販售酒精飲料予未成年者的法律(如兒少年福利法)。此論文已發表於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 2011;114:127-133。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整理;審校: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精神與成癮醫學研究組陳娟瑜合聘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