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交流 「流感的發病機制:病毒與宿主間的交互作用」研討會會後紀要 Report on Keystone Symposia - Pathogenesis of influenza: virus-host interactions
筆者於5月23至28日赴香港九龍參加「流感的發病機制:病毒與宿主間的交互作用(Pathogenesis of influenza: virus-host interactions)」研討會。Keystone Symposia一系列研討會今年已進入第40個meeting season,而此次也與香港大學百周年慶聯合舉辦全球國際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會議,主要的議題著重在流感病毒與宿主間的交互作用。會中討論流感病毒的致病機轉、病毒的細胞受器與醣類結構、動物實驗模式及與宿主免疫系統的相互作用等多項議題。由於2009年4月爆發新型流感H1N1全球大流行,此次參加會議人數也非常踴躍,與會人數達數百人,有170篇壁報發表及近50場頂尖學者的演講,而筆者也於會中發表之壁報題目為「Different receptor binding preference of influenza A/H3N2 and B viruses correlated with clinical presentations and epidemiology」。
Robert G Webster於演講中提到水鳥被認為是所有A型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但是流感病毒並不會對鳥類造成疾病。由於流感病毒基因為8個片段的基因所組成,在自然界中可能因基因重組而導致新的亞型(subtype)產生。由於某些因素可能使得部分禽鳥類流感病毒成功在哺乳類中傳播,包括病毒複製位置的改變(由禽鳥類的腸胃道變成哺乳類的呼吸道)、病毒複製最適合溫度的改變(從42℃變成37℃)、病毒細胞受器專一性的改變(由禽類的sialic acid-α2,3-galactose變成哺乳類呼吸道的sialic acid-α2,6-galactose)等。而禽流感病毒可藉由中間宿主(如豬或火雞)而改變其病毒特性,及發生不同的病毒基因重組現象進而傳播至人類。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H5N1及2009年pandemic H1N1病毒即是禽流感病毒突變演化,或在其他中間宿主基因重組演化成感染人類的重要案例。
其他重要研究進展
目前對於流感病毒最有效的預防及治療方法仍是疫苗。流感病毒利用其持續性地在HA蛋白產生變化而能逃避免疫的攻擊,因此,瞭解利用較穩定不變的片段所引起的抗體反應,是否能對廣泛性的流感病毒作用,此對疫苗的設計研發是很重要的。Ian A. Wilson團隊發現有高親和力的抗體是針對流感病毒較不常發生改變的區域,主要是辨認HA蛋白的membrane-proximal stem region,此抗體可以中和1918年H1N1病毒及近年死亡案例分離的H5N1禽流感病毒。在酸性環境下,流感病毒膜蛋白與宿主細胞膜要進行細胞膜融合時會發生結構改變,研究發現此抗體CR6261作用機制就是抑制了此結構改變,使其無法融合進而抑制病毒感染細胞。此研究對於研發疫苗注入了新的思維,或許可以研發利用較穩定不變的片段所引起的抗體反應以對抗不同型別的流感病毒,另外也可以應用於以抗體作為治療流感病毒感染的方式。
後記
此會議為大型國際流感會議,內容包括流感病毒從臨床到基礎研究許多重要課題,全球各國研究流感病毒的頂尖科學家藉此討論新的研究成果並激發新的研究議題,也提供與會者之間跨國合作的機會,促進基礎與臨床研究者之間的交流,並提供公共衛生決策者對於新型流感的應變措施之實用參考。筆者參與會議獲得Keystone Symposia Future of Science Fund Scholarship,此行除有助於對流感病毒之深入研究,也藉此機會與世界各國科學家互相切磋與學習,筆者有幸參與此次研討會實獲益良多。 《文/圖: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王雅芳博士後研究員;編輯中心趙孝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