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研究先以生物資訊學的方法預測病毒蛋白酶在宿主細胞內的可能切割受質,於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NCBI)的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 (OMIM)資料庫中篩選出330個與干擾素相關的蛋白質,再利用NetPicoRNA分析網站預測是否為2A或3C蛋白酶的可能切割受質。由預測分析結果中得知,有158個干擾素相關蛋白質可能具有3C蛋白酶的切割位點、有19個干擾素相關蛋白質可能具有2A蛋白酶的切割位點;其中共有16個可能切割受質同時具有2A與3C蛋白酶的切割位點。由細胞株感染腸病毒與目標物重組蛋白質與3C蛋白酶in vitro切割等實驗結果顯示,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9 (IRF-9)的確為3C蛋白酶之切割受質。IRF-9已知與第一型干擾素產生抗病毒機制有關,IRF-9經活化後可正向調控STAT1與STAT2,並與其形成ISGF3複合物,進而活化IFN-α及IFN-β(圖A)。相關文獻亦指出破壞IRF-9功能可阻止IFN訊息傳遞,而在此訊息傳遞路徑的主要相關蛋白質並不會受腸病毒蛋白酶之影響,上述實驗結果或許能解釋為何腸病毒可輕易躲開IFN授予宿主細胞的抗病毒機制(圖B)。
Agouron Pharmaceuticals Inc.已被輝瑞大藥廠(Pfizer Inc.)併購,其曾針對造成普通感冒的鼻病毒(rhinovirus)開發了鼻病毒的3C蛋白酶抑制劑rupintrivir (AG7088)(臨床二期終止)。Rupintrivir已被證實亦能抑制腸病毒的3C蛋白酶,故研究團隊更進一步評估合併蛋白酶抑制劑rupintrivir與細胞激素IFN-α之抗腸病毒效果,結果顯示蛋白酶抑制劑可有效回復細胞因被感染而遭到干擾的IFN抗病毒機制,這部分的成果刊登於今年6月份的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11;203(12):1784-90)。由於IFN-α為臨床用藥,而rupintrivir曾於人體臨床試驗中證實為安全的實驗用藥,此項研究成果將提供腸病毒藥物治療可能之捷徑。 《文/圖:生技藥研所洪慧貞博士後研究員、工研院生醫所王翔靖副研究員(前長庚大學施信如教授之研究團隊);校稿:生技藥研所徐祖安研究員、長庚大學施信如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