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8 期
出版資訊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辦公室出版「抑止結核病之區域性策略」報告 WHO 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 publishes Regional strategy to stop tuberculosi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2011-2015)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辦公室(WHO 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於今年7月出版「抑止結核病之區域性策略(Regional Strategy to Stop Tuberculosi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2011-2015))」報告。過去10年,西太平洋地區對於結核病(tuberculosis, TB)控制已有重大進展,不僅TB患者人數減少,接受TB治療的患者也超過了1,000萬人。儘管有這些成果,該地區仍面臨TB控制計畫的重大挑戰,例如難以推廣至弱勢群體和邊緣群體,而這些正是TB病患集中、TB - HIV雙重感染、TB抗藥性(特別是TB多重抗藥性(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出現和蔓延的地方。為了減輕這些威脅,WHO諮詢西太平洋地區各會員國共同編撰此報告,期能抑止TB持續在西太平洋地區蔓延。
根據最新的預估指出,在西太平洋地區,每年大約有190萬例新增TB病患,有26萬TB死亡病例;全球22個高負擔國家中,柬埔寨、中國、菲律賓和越南等4國即屬之,佔總病例數的93%。西太平洋地區對於TB控制在過去10年已有長足的進展,2000年時TB病患有360萬例,至2008年已降為200萬例;同時期裡,接受診斷與治療的TB病患超過1,000萬例,估計因TB死亡約減少80萬例。根據WHO最新的估計,與2000年的患病情形相較,2010年的盛行率與死亡率均明顯減少。TB在台灣仍是非常嚴重的傳染疾病,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疾管局)的資料顯示,我國每年仍有將近約13,000例的新發個案。
西太平洋地區TB控制在人數上明顯地減少,但是控制計畫的品質仍有很大的威脅,因為TB病患集中的弱勢群體和邊緣群體,不僅TB計畫的推廣不易,人們獲得醫療保健照護的機會也不多,這種情形使得TB更為加劇,TB - HIV雙重感染的情況蔓延、TB抗藥性與MDR-TB皆增加。此地區每年約有12萬新增MDR-TB病患,相當於全球MDR-TB負擔的28%;而TB抗藥性會持續增加的原因很多,例如治療不足、TB非處方藥的販售、以及品質不良的藥品;監測數據顯示,高達半數的MDR-TB病例是在社區內傳染的。
為了消弭這些威脅,還需要克服許多實務操作面的挑戰。首先,現階段病例檢測的水準尚不足以斷絕傳染鏈;新的證據也呈現了一些根本原因:有些患者不尋求治療或自行用藥、有絕大部分的患者的症狀無法以現有的診斷規則得知、許多「開放性結核病(active TB disease)」患者求助於私立服務機構但卻沒有依據診斷和治療指南,以及所使用的診斷方法並不敏感。其次,可以進行TB早期診斷、有效回應MDR-TB與TB - HIV雙重感染之實驗室不足。第三,由於面臨一些情況而阻礙了擴大抗藥性TB之規劃管理,包括:抗藥性檢測能力不夠、合格的人力不足、私立服務機構與醫療部門的尚未能有效連結、長期穩定且複雜的治療模式待確定、尚未有品質確認的第二線藥物,以及感染控制有待提昇。第四,實施TB/HIV合作活動的進度緩慢,2008年時只有11%的新TB患者接受了HIV檢測;TB - HIV雙重感染之患者裡,僅有18%參加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最後,現階段管理能力尚有待改進,加強募款並有效管理與運用捐款,以便擴大並執行相關計畫。
為了解決上述的挑戰,WHO諮詢西太平洋地區各會員國與WHO抑止TB科技顧問組(Stop TB TAG)共同編撰此報告,奠基於之前的策略計畫,並參考TB控制的問題,提出新興介入方法與技術。策略的目的在於提供各國重要介入措施之指導方針以有效控制此地區之TB病情。指導原則包括:明確地訂定TB控制策略為衛生系統的重要施行項目,考慮TB治療之法律和倫理問題,TB政策的制定應以提升人權為基礎,以及重視TB計畫各階段的合作夥伴關係、參與情形及社會遷徙。
此區域性策略的目標為到了2015年時,各種TB的盛行率與死亡率能降低至2000年的半數;TB高負擔的國家則能普遍地獲得各種TB的診斷及治療,包括痰塗片陰性、TB多重抗藥性與TB廣泛抗藥性。此策略報告提出5個核心目標,以為行動方案之參考:目標 1:促進高品質的TB診斷和治療之普遍且公平地可及性
藉由例行性的家戶訪查,利用更敏感的診斷方法,以便能在高危險群裡找出開放性TB患者予以治療。介入方案必須兼顧普遍性與公平性,強化公、私部門的合作,照顧弱勢族群。
目標 2:加強TB實驗室能力
需要加強實驗室的檢測能力及可容量,才能擴大TB控制計畫的規模。採用新的、簡易的TB抗藥性診斷,以分散TB抗藥性診斷的機會,並大幅地減少MDR-TB診斷的時間。
目標 3:擴大抗藥性TB之規劃管理
此項目標需要貫徹的政治承諾以確保充裕的財務與人力支援,透過政策與立法以確保患者得以獲得適當地治療。
目標 4:擴大TB/HIV合作活動
實施TB/HIV合作活動之全面性政策架構,包括介入措施以降低TB和HIV的發病率與死亡率。所有TB患者應皆能接受HIV檢測,TB - HIV雙重感染之患者應皆能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
目標 5:加強TB計畫管理能力
為能有效執行TB計畫,除了財務支援外,尚需要適當的立法和監管措施、規劃完善的人力發展策略,以及整合衛生照護網絡裡的TB控制以解決跨部門問題,如感染控制、監測和評估,及證據為基礎的方案管理。 雖然衡量進展的指標是參考上述5項目標,但由於此報告為指導性文件,每個國家可能需要根據其獨特的環境而調整指標和預期結果。報告中還建議各會員國能採用所建議的資料以建立或更新其國家的TB策略計畫,並調整相關資源以利持續執行TB控制計畫。
全球MDR-TB與HIV個案不斷地增加,TB的防治也面臨嚴峻的挑戰,為順利達成結核病10年減半之總目標,我國自2006年度起實施「結核病10年減半全民動員計畫」,為期10年的兩階段計畫每年新增個案數由2005年之16,472例下降至2008年之14,265例,已略見成效。2010年是我國推動該計畫第5年,根據疾管局的資料,TB發生率呈現穩定下降趨勢,2010年新案數為13,200人(每10萬人口57人),與2005年相較,發生率降幅約22%。第2階段「結核病10年減半全民動員計畫」自今年開始展開,藉由推行該計畫,使我國TB防治成果逐漸與世界各國接軌,並與WHO計畫呼應,達成TB減半之目標。
此報告全文可參考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辦公室出版品網頁 。
參考資料:疾病管制局,台灣結核病防治年報 2009。
李錫任,結核病(Tuberculosis, TB),仁愛藥訊,2007年9月。
疾病管制局結核病防治組,結核病問答集。
疾病管制局,結核病主題專區(http://www.cdc.gov.tw/mp.asp?mp=230)。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編譯;圖:出版品封面》
Copyright (C)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