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9 期
院務紀事 本院3項研究成果榮獲「第8屆國家新創獎」獎項
NHRI receives three 2010 National Innovation Awards 由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生策會)主辦之「國家新創獎」,提供國內生技醫藥產業、學研單位創新研發之頂尖競逐舞台。藉此選出優秀且具商業化潛力的研發成果,不僅獎勵學研機構的卓越研發成果,更引薦產學接軌暨技術轉移,落實研發端與產業端之銜接,創造研發成果的經濟價值。
本院共3項研究成果獲「第8屆國家新創獎」學術研究組獎項,分別是:一鍋式合成具細胞造影及核酸遞送雙功能的「線形聚乙烯亞胺-乙烯醇(LPEI-co-PEGs)共聚物」(奈米醫學研究中心)、以猴腎細胞培養技術生產流感疫苗(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以及神經幹細胞、生長因子及生醫材料應用於神經創傷之修復(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評審標準包括技術優勢(40%)、智財保護(30%)、高化效益(30%)等。3項研究成果摘要如下。
一鍋式合成具細胞造影及核酸遞送雙功能的「線形聚乙烯亞胺-乙烯醇共聚物」
聚乙烯亞胺(polyethylenimine, PEI)為常見攜帶小干擾核醣核酸(siRNA)進入細胞的聚合物之一,具有最高比例含氮量,可吸附最多帶負電的siRNA,保護siRNA在體內傳遞過程中避免降解,提高siRNA進入細胞比例;能藉由與核酸(例如:siRNA)結合形成陽離子複合物,此複合物能遵循核內體脫離(endosome escape)機制有效地抑制mRNA。線型聚乙烯亞胺(LPEIs)毒性低且不易誘發發炎反應,可提供大的劑量使用範圍,被認為是一個新興且具發展潛力的siRNA載體;然而從毒性測試結果發現,「線型乙烯亞胺-乙烯醇共聚物」的毒性表現遠低於「線型聚乙烯亞胺」。推測造成兩者毒性差異的原因是來自於「線型乙烯亞胺-乙烯醇共聚物」的主鏈上嵌入「聚乙烯醇」的片段,降低了線型聚乙烯亞胺的過多正電荷,間接地降低了對細胞的傷害性。研究團隊發現「線型乙烯亞胺-乙烯醇共聚物」與siRNA所形成複合體具有較鬆散的特性,可能是「線型乙烯亞胺-乙烯醇共聚物」具有較低的正電荷而減低與siRNA的偶合力。雖然降低了兩者間的作用力,但卻因為「聚乙烯醇」有抗蛋白質沾黏的功能,反而強化siRNA不易被水解酶降解的特性,因此能有效地利用轉染siRNA。此研究之特色為:- 完全綠色製程,反應中不需任何有機溶劑及催化劑,無溶劑殘留及純化問題
- 極短暫的合成時間,僅需5分鐘即可得到產物
- 低毒性,濃度達1 mg/mL仍不具顯著的毒性
- 高遞送效率,使用「類線型聚乙烯亞胺」作為載體狀況下,遞送效率為單純使用siRNA的2.5倍
以猴腎細胞培養技術生產流感疫苗
研究團隊選殖出可於猴腎細胞株中大量生產之H5N1疫苗株,此高成長疫苗株(Vero cell-adapted)可在感染猴腎細胞3日後,大量繁殖而形成大的病毒溶斑(plaque)。將猴腎細胞所選殖出的高成長H5N1病毒株,分別將其8段病毒基因建構於載體上,利用反向遺傳技術(reverse genetics),將其6段內部基因及流感H1N1及H3N2病毒的2段外部基因(HA及NA)送至猴腎細胞內生產出H1N1及H3N2病毒,並以免疫螢光及聚合酶連鎖反應進行檢測,目前已證實可於猴腎細胞順利產出重組病毒(reassortant virus)。此研究之特色為:- 猴腎細胞已廣泛用於生產人用疫苗,此技術可快速因應大流行之需求
- 很多開發中國家已有猴腎細胞庫,此技術可協助他們快速生產新型流感疫苗
- 與雞胚蛋生產技術相較,細胞培養技術的品質容易控制,產程容易放大
神經幹細胞、生長因子及生醫材料應用於神經創傷之修復
研究團隊以生物可分解的材料為主體,製作成可修復周邊神經斷裂的神經導管,加入神經幹細胞及第一型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FGF1),不僅可加速神經細胞的增生,更可修復周邊神經損傷。藉由體外培養與細胞實驗證實:綠螢光蛋白表達質體 F1B-GFP可用來篩選神經幹細胞(neural stem cell, NSC)。以此穩定表達綠螢光蛋白的神經幹細胞(NSCF1B-GFP+)結合FGF1,經由動物損傷修復實驗模式證實有助於小鼠坐骨神經損傷修復。此研究之特色為:- 可應用於坐骨神經或腓神經受傷病人的神經修復
- 可用以篩選促進神經細胞分化之藥物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審校:奈米醫學研究中心林淑宜助研究員、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李敏西副研究員、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邱英明特聘研究員;資料來源/圖:技轉及育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