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7 期

出版資訊
世界衛生組織出版「預防年長者跌倒之報告」
WHO publishes WHO Global Report on Falls Prevention in Older Age


跌倒是事故傷害中的重要外因(external cause),只要是無意中跌、或坐至地上、地板或其他較低的地方等,都可稱為跌倒。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預防年長者跌倒之報告」的資料指出,每年65歲以上年長者發生跌倒的比例,大約是28~35%,而70歲以上年長則增至32~42%。年長者跌倒的頻率會隨著年齡與虛弱程度而增加,年長者住在照護之家的跌倒次數高於住在社區;每年長期照護機構大約有30~50%的人跌倒,而有40%的人會重複發生。

由於醫療照護的需求性很高,跌倒及伴隨而來的傷害是很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跌倒造成的傷害有20~30%是屬於中度至重度傷害,急診部門的患者中,因跌倒就醫的有10~15%;而因跌倒住院的65歲以上患者就超過50%,主要的傷害是髖部骨折、創傷性腦損傷和上肢受傷。人口老化可以說是人類的勝利象徵,但這也是對社會的大挑戰。世界各地60歲以上人口增加的速度遠較其他年齡層的人口快得多,此年齡層的人口於2006年時約有6億8,800萬人,估計至2050年時會增加近20億人,屆時,此年齡層的人口將首次較14歲以下人口為多;此外,80歲以上也是特別容易跌倒的年長者,將是增加最快速的年齡層。以下簡要介紹跌倒的相關因子及預防年長者跌倒的措施。

主要危險因子
跌倒的原因錯綜複雜,而且會相互影響。主要的危險因子與許多健康決定因子有關,這些因子皆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生活作息。這些危險因子可以分為4個層面,分別是生物的、行為的、環境的與社會經濟的。
  1. 生物的危險因子
    生物的危險因子指的是屬於個人人體的特徵,例如年齡、性別與種族等都是不可修改的生物因子。這些都會因年齡老化,體能、認知與情感能力衰退而改變,且共同發生的情況也與慢性疾病有關。這些生物因子與行為的、環境的危險因子的交互作用會增加跌倒的危險;例如肌力喪失使得身體的功能也下降且更脆弱,而由於環境的危害,也增加了跌倒的風險。
  2. 行為的危險因子
    行為的危險因子包括個人的行為、情感或日常生活作息等,這些都是可以改變的。例如改變「危險的行為:攝取多種藥物、飲酒過量、久坐等」,這些都可以藉由介入策略而改變個人自身的行為。
  3. 環境的危險因子
    環境的危險因子結合了個人身體狀況與其周圍環境的交互影響,包含居家危害與公共環境的危害,這些因子是需要互相影響且暴露於環境中才會造成跌倒。居家危害包括了狹窄的階梯、樓梯面濕滑、鬆脫的地毯,以及照明不足等。而公共場所之不良的建築設計、地面濕滑、有裂縫或起伏不平的人行道、不良的照明設施等,都是跌倒的危險因子。
  4. 社會經濟的危險因子
    社會經濟的危險因子為影響個人社會條件與經濟狀況有關的因子,以及個人能承受的負擔有關。這些因子包括:低收入、低教育程度、居家空間不足、缺乏社會互動、不容易獲得健康與社會照護服務(特別是偏遠地區),以及缺乏社會資源等。
主要保護因子
年長者跌倒的保護因子皆與行為改變及環境改善有關,藉由行為的改變而有健康的生活型態是鼓勵活躍老化且避免跌倒的重要因子。不抽菸、適度地飲酒、中老年時保持體重於正常範圍、一定程度的運動等,都可以防止老人跌倒。此外,自我保健的行為(例如行走)也是健康老化很重要的一環。在環境改善方面,居家修繕也很重要,可以防止年長者於家中從事日常活動時,因潛在的危害而跌倒。修繕包括:安裝防護設備,例如樓梯欄杆、於衛浴間加裝扶手、防滑墊,並改善充足的照明等。此外,公共環境的高齡友善設計(age-friendly design)也是防止年長者跌倒的關鍵因子。

關於年長者跌倒之活躍老化的決定因子
  1. 跨領域決定因子:文化與性別
    文化:文化價值觀和傳統思想對於年長者跌倒觀點影響很大
    性別:女性年長者跌倒的案例較男性為多,且因跌倒而死亡的比例也較男性為高;因此,預防跌倒的政策與方案需要反映出不同性別的需求。
  2. 健康與社會服務的決定因子
    大部分的健康與社會服務機構對於防止與管理年長者跌倒的議題仍須改善,許多是因為對於跌倒相關的知識不足而無法即時提供治療或處理,而後續則衍生出更為複雜的健康問題。
    基層衛生照護機構(primary health care, PHC)應將涵蓋預防與管理年長者跌倒相關知識的訓練計畫列為優先推動方案,且於PHC工作的人員也應瞭解與跌倒有關的傷害、診斷與管理等。
  3. 行為決定因子
    1) 體能活動:規律且適度地運動有助於保持身心健康,鍛鍊骨骼、肌肉與關節的功能,改善平衡感與靈敏度,更可以降低跌倒以及跌倒帶來的傷害;戶外散步或逛逛室內商場都是對年長者很好的運動。
    2) 健康飲食:均衡飲食對健康老化很重要,維持健康的重要條件是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鈣、人體必需的維他命和水。愈來愈多的研究證實,日常飲食中攝取足夠的鈣與維他命D有助於改善骨骼密度,減少骨質疏鬆與跌倒傷害的風險。
    3) 藥物使用:與其他年齡層的人相較,年長者服用更多的藥物。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藥物的吸收與代謝機制也會改變;遵照醫囑服用藥物,才能維持身體器官的功能,且避免頭暈、平衡不佳、識別困難、適應障礙與跌倒等危險。若要服用新藥物時,應告知醫護人員目前正在服用的藥物,以利醫護人員提供最佳治療。
    4) 冒險行為:由於身體功能隨著年齡增長而衰退,因此,一般人從事的行為或活動,都有可能增加年長者跌倒的危險。這些行為或活動包括爬樓梯、站在不穩的椅子上,或因日常活動而常彎腰等;另外,有必要的時候則需使用拐杖與助行器。日常生活裡,腳著襪子穿拖鞋或穿著過大的鞋子都會增加滑倒與絆倒的危險。

  4. 個人的決定因子
    個人的態度、害怕跌倒,以及跌倒處理等,都屬於個人與跌倒有關的因子。年長者的態度深深影響年長者在從事日常活動時是否能避免跌倒,如果年長者將「年長者總會跌倒」視為理所當然,那麼就會將跌倒認為是老化現象的正常結果。另外,決策者的態度則會影響防止跌倒與訂定相關政策等之資源分配;醫護人員對於跌倒的認知與態度很重要,因為在防止與處理年長者跌倒時,才能提供適當的服務。年長者害怕跌倒,除了覺得會再度受傷、住院、必須臥床等之外,還會覺得尷尬、無法獨立自主,且有可能得離開熟悉的住家;因此,協助年長者瞭解並具有應付跌倒的因應措施,並培養醫護人員專業的能力,都可以減少因跌倒帶來的後續效應。
  5. 安全環境的決定因子
    安全的環境是防止年長者跌倒很重要的一環,與環境安全相關的因子也是年長者跌倒常見的原因,約占30~50%。居家與公共場所的危險因子會互相影響,例如可見度不佳或地面不平等,都會造成跌倒以及相關的傷害。將近半數的跌倒案例都是在室內發生的,最常見的危害物包括:走道不平坦或有障礙物、廚房與浴室的地毯鬆脫、散亂的電線,以及不方便行走的門前階梯等。此外,居家附近的周圍環境是否安全也很重要,例如花園小徑與走道有裂縫、或因下雨、下雪、長青苔而濕滑,都是跌倒的危害因子。此外,房屋的入口處也需要注意臺階與照明設備。以公共場所而言,即便是常常行經的路線,也可能因為設計不佳與不良的規劃路線而導致跌倒,最棘手的是有裂縫或是凹凸不平的走道、無標示的障礙物、路面濕滑、照明不佳,以及離休息場所與公共廁所太遠等。
  6. 社會環境的決定因子
    與社會隔離以及孤獨是喪偶或獨居的年長者共同的感受,他們可能較其他群體更有失能、認知與感官的限制等,跌倒的風險也更高。缺少社會參與會引起與社會隔離及沮喪的感覺,害怕跌倒的感覺也會增加,反之亦然。為年長者提供社會支援與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可以幫助年長者與社會維持互動,不僅活躍老化,也大幅減少跌倒的風險。
  7. 經濟的決定因子
    收入低也與跌倒的風險有關,特別是獨居或住在鄉村的女性年長者,若其收入來源不定或不足,則跌倒的風險也會增加。此外,居住環境不佳、飲食不良,以及不論是急性或慢性疾病而無法即時獲得健康照護服務等,都增加跌倒的風險。加強基層衛生照護機構的服務範圍與功能,並給予適當的資金與資源,可以協助改善偏遠地區以及獨居的年長者免於跌倒及跌倒的後續不良健康反應。
此報告全文請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出版品網頁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編譯;圖:出版品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