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7 期

院務紀事
與工會攜手 共擁工作保障
NHRI Union writes on job security


五一勞動節剛過,在電視新聞及報紙相關標題看見血汗工廠、高教工會(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提出的流浪教授(大學講師)、博士後研究員被研究助理化成為工時650元的臨時工,月薪不到兩萬,真的點滴在心頭。

國衛院工會於2011年年底成立,高教工會所爭取的也反映出國衛院工會成立的必要性。國內學術研究機構面對經費年年遞減的情況下,所面臨的同仁們感同身受。國衛院年年經費遭受刪減,當初希望提供研究人員一個穩定工作的環境,似乎事與願違,漸漸無法達到,但要解決這現象,真的需依賴各方的努力。

工會能在這事情上做些什麼呢?確實需要思考,工會能做的不是只有為員工爭取福利,也可以在合理情況下思考如何爭取資源與平衡員工福利,平均分配福利,讓所有員工都能感受的到;未來在面對經濟緊縮的時候,如何共體時艱而不是永遠用削減基層員工數目以達到預算平衡,這些都是工會可努力的方向。

年輕時在外工作遇到企業業務緊縮,往往看到都是高層薪資不減,而是年資較久的基層員工,因薪資較高,最後變成經濟的犧牲品,有趣的是,他們的工作很快的被新聘且薪資較低的年輕人取代,被資遣的人因為年紀關係在找工作或轉換工作便遇到困難,而這些被企業資遣的人,卻奉獻了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光。

工會的成立,或許就是讓管理階層在這些事情上一起共體時艱,而不是犧牲基層員工來成就高層在預算平衡的需求。在工會法的法源下,工會在談判權的法定地位,是員工唯一的依靠,期盼透過個人微弱的聲音以爭取管理階層的正視實在微乎其微。以生物學的觀點而言,工會與企業是共生的,因為,企業若因工會而倒閉,工會便不再存在,企業沒有員工大力的支持便不會創造出成果,而成果分享絕對不是企業管理者所獨享,而是全體員工應該共同擁有的。

在五一勞動節過後,希望員工及企業瞭解,工會是穩定人心及溝通的橋樑,如工會法中明訂員工應全數加入工會,讓所有員工的權益一致,共創雙贏的局面。我希望在未來五一看到的不再是工會在街頭抗議遊行,而是員工分享成果的園遊會新聞。
《文: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企業工會理事長蕭樑基;圖:編輯中心趙孝茜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