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0 期

研究發展
高頻率的烹飪有助於老人長壽
NHRI researcher reports cooking frequency may enhance survival in Taiwanese elderly


根據一項10年的追蹤研究發現,台灣地區老人(65歲以上)在家的烹飪次數(包括有人協助採買食材)與存活率有關,比較經常烹飪組(每週5次以上)與從不烹飪組的死亡風險,前者僅為後者的59%。這項由本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醫療保健研究組客座教授Mark L. Wahlqvist及其研究團隊利用「台灣地區老人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y in Taiwan, NAHSIT 1999-2000)」之資料,分析居家老人烹飪與死亡風險的相關性,所得出的結論。

「NAHSIT 1999-2000」調查的目的在評估台灣地區65歲(含)以上老人的飲食、營養、健康狀況;探討影響老人營養健康之飲食因素及各種非飲食因素;老人的營養相關知識、態度、與行為及其與健康的關係。完成家訪共1,937人,其中有1,900人同意與衛生署死亡登記檔串聯資料,刪除不完整或沒有烹飪資料者,可供分析的資料有1,888位。此項研究自1999年收案後持續追蹤至2008年,期間有695位死亡;初步分析發現,烹飪頻率和較高的死亡率之間存在負相關。

以每週烹飪次數分組,從不烹飪者近半數(43%)、1-2次者有17%、3-5次者有9%、超過5次者有31%;此研究的受訪者大多數是75歲以下、男性、經濟充裕、非飲酒者、非吸菸者、會自我準備食物、每週購物少於1次、自行開車外出、咀嚼沒有困難、非外食者,以及不在意營養知識;大約25%的老人身體生理功能狀態非常不好(身體生理功能<45),超過半數沒有認知功能障礙(簡易心智狀態分數為0)。烹飪次數最多(每週超過5次)者多為較年輕的老人(younger elders)、女性、教育程度較低、未婚或獨居、非飲酒者、非吸菸者、較常利用大眾運輸或騎自行車或走路者、每週購物超過1次。

此研究顯示,烹飪是健康生活型態的重要部分,隨著年齡的增加,外出購物的次數也會減少,然而常常烹飪會增加出門購物的機會,也因此較常走路或騎自行車,而非開車,無形中也增加了運動量;這群人的飲食也因此較營養,食材的選擇也較新鮮、多樣且均衡,證據顯示,他們食用較多的蔬菜。另一項有趣的發現是,分析教育程度此變項時,教育程度較低的女性似乎較常烹飪且其存活率較高。

烹飪並非是單一的活動,不僅與身體活動和社交技能相當有關,還需要細與粗肌動技能(fine and gross motor skills)、認知能力、記憶力,烹飪可以說是一種「積極參與」的活動。經常性的烹飪可提高存活率,女性受益多過男性,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女性烹飪乃是為了做飯給其他人,亦即女性烹飪不單單只是為了自己準備餐食,而是有較具目的性,可能是因為責任、家人請客等社交活動而必須準備餐飲。即使是單身女性,也會因「積極參與」烹飪而受益良多,包括營養攝取較佳和提升社交能力。而烹飪次數介於中間值的老人其死亡風險也較低,這可能與較佳的食物選擇與健康情況有關。

目前的研究結果是鼓勵公共衛生政策能著重於發展並維持烹飪技能、興趣以延長健康壽命的生活。因此,若能自學童開始培養烹飪的興趣與技能,學習基本的營養知識以及如何自我處理餐飲等,皆有助於增加一般民眾自行烹飪的意願。此論文已發表於Public Health Nutrition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整理;審校: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醫療保健研究組陳佳玉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