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9 期

研究發展
東北亞的維生素D狀況與糧食安全
NHRI researcher evaluates Vitamin D status and food security in North-East Asia


維生素D的功能是透過某些途徑,多效地影響全身器官及系統。藉由陽光中的紫外線刺激皮膚合成及攝取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來自動物或菇菌類中所含的維生素D-3與D-2),皆可取得足量的維生素D;所以,體內維生素D的狀況易受到環境影響。本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醫療保健研究組客座教授Mark L. Wahlqvist檢視並回顧維生素D相關文獻,說明目前東北亞維生素D缺乏的情形。

維生素D的多效性功能
在20世紀初發現,維生素D與孩童佝僂症和成人的軟骨症有關,當時藉由攝食魚類以及魚肝油以防止骨疾病;可是現在,除了魚類數量銳減,再加上人們懼怕因海洋污染物質殘留而減少攝食,使得維生素D進入人體的機會減少。

維生素D主要的作用在骨骼,範圍包括內分泌、細胞自泌作用與旁分泌,且可能涵蓋了身體的每個主要器官功能的正常運作;這些作用,從細胞分化與腫瘤疾病的風險,到能量調節與肥胖、運動(肌肉與骨骼)、心血管、腎、腸、認知與中樞神經系統、特殊感官、免疫系統與炎症反應。缺乏維生素D對生活造成的發病率與威脅,已遠遠地超越了原來的孩童佝僂症以及成人的軟骨症與骨質疏鬆症。

陽光
為避免日光性傷害(actinic damage)帶來的皮膚癌風險,導致人們愈來愈少獲得藉由陽光而產生的維生素D,而這也成為公共衛生的優先議題,特別是臭氧層因大氣中致污物質的破壞而所剩無幾;此外,空氣污染阻擋陽光,也造成許多東北亞的人們待在室內或車內的時間愈來愈多。

食物
在東北亞,維生素D的主要食物來源是魚、肉、奶製品(強光或紫外線照射處理過的)、蛋與菇類(經日曬過的)。若是野放飼養的禽類(例如雞)的皮,也可以是維生素D的來源之一;肝也是重要來源之一,但人們愈來愈擔心禽類的肝累積了許多毒性物質,因此,漸漸地不受年輕人喜愛。

為了解決普遍維生素D缺乏的問題,也許應以維生素D補充劑取代食用魚或禽類的肝。亟需討論的議題,除了糧食不足的問題之外,減少大自然的各種破壞、確保食物安全等,也都是臨床與公共衛生決策的重大議題。此論文刊登於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3;12:1:1-5。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整理;圖:期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