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2 期

院務紀事
102年國衛院傑出學術成就獎得主─莊志立研究員
Dr. Jyh-Lyh Juang receives 2013 NHRI Outstanding Research Achievement Award


本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基因所)莊志立研究員於1993年取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神經科學博士學位,隨後在McArdle Laboratory for Cancer Research擔任博士後研究員。1997年至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組(現為基因所)擔任助研究員,並於2004年升等為副研究員,2009年升等為研究員。

莊博士實驗室主要領域著重於基礎醫學研究以及生物晶片的研發。該團隊利用果蠅為生物模式,研究動物器官之間的免疫溝通機制。遠端器官的發炎反應可以影響其他器官疾病的發生或嚴重程度,然而相關的調控機制大多不明。由於果蠅的腸道結構及其生理機能與人類腸道系統相似,莊博士研究團隊利用果蠅腸道當成生物模式用於模擬人類腸道感染的相關研究。發現腸道受微生物感染後,會誘發腸道活性氧自由基(ROS)的增加,並刺激另一種自由基一氧化氮(NO)產生。然後藉由免疫血球細胞為媒介,引發脂肪體(果蠅的肝臟功能器官)的免疫反應,顯示腸道氧化壓力可能影響其他器官疾病。此研究由本院研究團隊獨立完成,並於2012年發表於細胞系列雜誌—細胞宿主與微生物(Cell Host & Microbe, 2012;11:410–417)。此外,論文也獲選為該期刊雜誌推薦閱讀文章,並以專文特別介紹(Cell Host & Microbe, 2012;11:323-324)。

另外,研究團隊也利用果蠅生物模式研究阿滋海默症的致病機制。藉由遺傳學方法將人的類澱粉蛋白(導致阿滋海默症的致病因子)沈積在果蠅的神經系統,發現會活化神經細胞的Abl激酶,進而藉此活化Cdk5激酶並使其在細胞內的分布位置失控,最後導致神經細胞凋亡(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 2007;14:607-615)。有趣的是,利用人類神經細胞從事腸病毒的研究,發現腸病毒EV71型導致幼童神經重症的原因,竟然與阿滋海默症的致病機轉也有雷同之處(Cellular Microbiology, 2007;9:2676–2688)。此外,實驗室也致力於Abl激酶如何介入神經突增生與神經肌肉接合點的研究,這些神經發育學的結果陸續發表於Development(2009;136:3099-3107)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07;282:32442-32452)。除此之外,研究團隊也利用功能基因體的專長研究鼻咽癌的致病機轉,並發表論文於Cancer Research(2009;69(15):6122-6130)。

該團隊生物晶片的研發著重目前國際市場尚無商品化產品的細胞晶片。近年國際藥廠紛紛以細胞功能分析的方式,取代以純化酵素或蛋白的生化分析,進行藥物篩選與開發。但是以這種cell-based assay進行高通量與高速藥物篩選非常昂貴且耗時。因此,一種簡便、有效率的藥物篩選技術平台,變成具有高度的商業價值。莊博士團隊利用台灣最擅長的生醫微機電技術,研發出一個新穎的高密度細胞晶片,進行高通量基因功能分析與藥物篩選,大幅減少反應試劑量,並可縮短藥物篩選時程。其應用範圍可涵蓋學術界的基礎生物醫學研究與藥廠的新藥開發。成果發表於Lab on a Chip(2011;11:3619-3625),且相關技術及智財權已成功技轉給台灣生技公司。本院於2011年與此生技公司簽訂產學合作協議,並於本院育成中心繼續開發此技術平台。

莊博士表示獲得「傑出學術成就獎」之榮譽應歸功於實驗室辛勤工作的夥伴,因為他們在漫長曲折的研究過程中能夠堅持理想,今日才有可能得到一些成果。莊博士是第一批進入國衛院的研究人員,他於1997年底由龔行健組主任(現任院長)甄選進入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組,所以莊博士非常感謝本院多年來的培育,也非常珍惜龔院長與歷屆組主任/所長以及清大潘榮隆教授,多年來一直不斷地給予鼓勵與提供研究方向的諮詢。

他表示得獎是努力研究工作的肯定,同時也是一種鞭策。未來,莊博士實驗室將繼續研究阿滋海默症及器官間免疫溝通的分子調控機制,希望能將研究成果落實於造福人類健康,並幫助台灣生技發展。

最後,莊博士要感謝家人的支持,因為他們在生活與精神上的付出,是他工作上最大的後盾。
《文/編輯中心整理;圖/資料來源:學術發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