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4 期

院務紀事
102年國衛院年輕學者學術成就獎得主─廖本揚副研究員
Dr. Ben-Yang Liao receives 2013 NHRI Research Achievement Award for Junior Research Investigators


廖本揚博士為台灣師範大學生物學學士,台灣大學動物學碩士。2008年取得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生態與演化生物學博士學位,同年擔任本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生物統計與生物資訊研究組專任助研究員,並於2013年升等為副研究員。

廖博士的研究主軸在利用基因體學、生物資訊學及分子演化學方法探究哺乳動物基因調控的機制,以及醫用模式生物與人類間在型態及生理差異的分子基礎。廖博士研究團隊整合哺乳動物基因體、轉錄體及突變小家鼠的文獻紀錄,將基因依照突變性狀分類為負責生理功能及負責解剖型態的基因兩類;並發現影響蛋白質結構的突變多與生理有關,而影響基因表現的突變多與型態有關。此通則有助於生醫研究人員尋找人類遺傳疾病的肇因,也解開部分生物表型演化機制之謎。另外,亦探討生物複雜度與基因多功能性(pleiotropy)的關係,研究中發現,基因的多功能性有助於生物複雜度在演化過程中的增加,而中度複雜度的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較高複雜度及低複雜度生物更加容易。此結論有助於研究團隊瞭解不同生物(包括致病原)面對不同環境的演化策略。相關論文發表於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USA期刊。研究團隊同時發展突變性狀相關之分析工具,開放予全球研究人員使用。

基因重複(gene duplication)是基因體中頻繁發生的現象,此事件也有可能導致癌症的發生。廖博士團隊探究基因發生重複後表達量的改變,發現重複基因在演化過程中表達量明顯下降,此過程促成重複基因自身和其功能在演化過程中被保留。因此,基因重複是推動基因調控演化的主因之一。此論文發表於Trends Genetics(2010)。後續研究顯示此相關之基因調控變化中,DNA甲基化作用比轉錄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及微小RNA(miRNA)等機制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為重複基因的轉錄起始動作會被DNA甲基化作用抑制。此研究發表於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2012)。

有關探討蛋白質序列演化法則之相關論文,2009年至今已發表於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USA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等期刊;而探討與基因調控相關之DNA演化法則之論文,則見於Nucleic Acids ResearchBMC Systems BiologyPLoS OneBMC Evolutionary Biology等期刊。這些研究,有助於後基因體時代對真核生物基因體序列及變異的正確解讀。

廖博士非常感謝本院提供良好的軟體及硬體環境,使其能夠專注於利用生物資訊及生物統計方法解決當代生物學家重視的問題,其中要特別感謝熊昭所長向來對相關領域的重視、支持及鼓勵,而本院也有許多可以請益的傑出學者,因此要透過這個機會向曾經對其研究提供建議的同仁,以及共同合作研究的同仁表示感謝。廖博士也要特別感謝研究團隊中過去辛苦付出的研究助理,他們的用心及努力,有時候犧牲休息的時間,把想法化為實際及數據,讓解決科學問題的過程非常有趣而且帶來新的發現。此外也感謝國科會在部分研究經費上的支持。
《文:編輯中心整理;圖/資料來源:學術發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