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展 致肥胖環境與地理資訊系統 Obesogenic environment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隨著人類生活趨於較靜態的活動、身體活動量下降,精緻高熱量食物的取得越來越便利,能量的攝取及消耗之間失去平衡,導致肥胖的發生,之後再衍生了許多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膽囊疾病、高血壓、冠心病、癌症等等。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996年正式將肥胖列為慢性病的一種。近年來肥胖儼然已是許多國家的重要公共衛生議題,導致肥胖的因素除了基因遺傳還有疾病造成的肥胖之外,個人的生活型態、環境因素(包含飲食環境、運動環境、文化國情造成的環境差異等)也都是重要的致肥胖因子。有研究已指出環境對飲食、運動、及肥胖都有顯著的影響。應用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之技術於醫藥衛生議題已漸成趨勢,近幾年公共衛生的研究,舉凡癌症地圖、環境衛生、醫療資源利用、疾病監測等都結合應用地理資訊系統,本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江博煌助研究員研究室引進地理資訊系統及空間分析技術,透過環域分析以時間、空間的整合維度來檢視新世紀的公共衛生議題。近年之研究藉由地理資訊系統來檢視國人健康狀況的地域特性及醫療服務資源的分布狀況,並利用劃時代的新技術,透過空間、網絡及地理統計分析模組分析衛生資料,協助政策制訂者更容易瞭解衛生資源與健康狀況的分布情形,更快介入醫療服務經濟面、社會面及人口學層面的研究與發展,以有效協助政府解決醫藥及環境衛生之重大議題。
雖然國中周圍食物環境與國中生體位之間無顯著相關性,本團隊進一步分析運動環境對國中生體位之影響。結果發現,學校周圍1公里範圍內健身中心數與男女生腰圍(WC)、腰高比(WC/height ratio),及腰臀比(WC/hip ratio)之間有顯著負相關;體育館場數則與女生腰圍、腰高比,及腰臀比和男生腰高比之間呈顯著負相關性。從研究結果得知,不同的致肥胖環境對於不同的年齡層或不同的性別,產生的影響可能也會有所差異,國小周圍食物環境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Public Health Nutrition期刊中,並獲得Pacific Neighborhood Consortium (PNC) 2012 Annual Conference and Joint Meetings及2013 The Asia Pacific Congress on Clinical Nutrition (APCCN)的最佳論文壁報獎,相關成果亦被納入衛生福利部肥胖白皮書草案中。未來在兒童及青少年肥胖研究中,將可進一步應用地理資訊系統分析生活環境中各種致肥胖環境指標對國人體位及健康的影響。 《文/圖:群健所醫保組黃琳媛研究助理;審校:群健所醫保組江博煌助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