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6 期

院務紀事
103年國衛院年輕學者學術成就獎得主─紀雅惠副研究員
Dr. Ya-Hui Chi receives 2014 NHRI Research Achievement Award for Junior Research Investigators


紀雅惠博士於2002年取得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士學位,隨後分別於本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改制後為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簡稱生技藥研所)及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過敏及感染症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研究,2008年回國加入本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擔任助研究員,並於2014年升等為副研究員。2012年榮獲「第5屆台灣女科學家新秀獎」及「第50屆十大傑出青年」,2014年榮獲「國衛院年輕學者學術成就獎」。

紀博士實驗室研究主題在於細胞週期調控與老化機制,過去5年間的重點成果如下:

細胞老化的機制
早衰症(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 HGPS)是一種在兒童期就會出現老化、身體逐漸衰竭的疾病。罹患早衰症的病患,身體的老化過程約為正常人的8倍,症狀有提早產生皺紋、禿頭、骨質疏鬆、動脈粥狀硬化、硬皮症及心血管疾病等。早衰症是因lamin A基因突變所致,lamin A蛋白質是構成細胞核膜的主要成分之一,扮演細胞核骨架的功能,當lamin A基因突變,細胞核會出現不正常的皺摺現象,但是病理機制不明。紀博士與NIH蔣觀德院士及新加坡Colin Stewart博士合作,利用lamin A的缺陷小鼠進行實驗,發現在早衰症病人細胞及lamin A缺陷小鼠中都有較高含量的Sun1蛋白質表現,而在正常人的皮膚纖維母細胞大量表現Sun1蛋白質時,也會造成與早衰症細胞相似的不正常細胞核皺摺產生。

此外,降低Sun1蛋白質在早衰症細胞中的表現可同時減低早衰症細胞的衰老,以及減少與NURD附合體有關之異染色質的損失,充分顯示Sun1蛋白質的不正常堆積與細胞早衰有絕對的關係,證實了第一個因細胞核膜蛋白質不正常堆積(nuclear envelope storage)所造成的人類疾病,並建議早衰症的治療應朝找出能促進Sun1蛋白質的代謝或降解的方向進行。此研究結果於2012年發表於Cell

細胞分裂時紡錘體的形成機制
Aurora是一種serine/threonine激酶,其作用為調節細胞的有絲分裂進程(mitotic progression)、中心體的形成(centrosome maturation)與紡錘體的裝配(spindle assembly)。Aurora的過度表現與腫瘤生成密切相關,因此,能抑制Aurora活性的小分子在癌症治療上的應用性已引起相當關注,一些Aurora抑制劑也已用於臨床試驗評估。此研究利用本院生技藥研所研發的2個Aurora A抑制劑(IBPR001和IBPR002)作為化學探針(chemical probe)來研究Aurora A與其受質人類肝癌上調蛋白(HURP)間的相互作用,證實藉由Aurora A的磷酸化和PP1/PP2A的去磷酸化作用,HURP能在中心體和著絲粒之間循環,以調節紡錘體形成,以及HURP不對稱地附著在中心體微管,此新發現挑戰目前現存在的「哺乳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紡錘體產生對稱的兩個複製中心體之觀念」。此研究所研發之新化合物和其機制,提供新的論點,將有利於未來尋找新的細胞分裂因子及發展出新的抗腫瘤藥物。此研究結果於2013年發表於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 of America

紀博士獲獎後表示,生物醫學研究需要結合許多人在不同方面的專長,所以這個獎該歸功於合作夥伴及實驗室的所有同仁。感謝邱英明主任給予這個機會回到國衛院服務,並在研究上給予足夠的自由度發展自己有興趣的題目;也感謝林秀芳代理所長的推薦,讓她有機會得到這個獎項;以及感謝伍焜玉前院長、王陸海副院長的提攜。紀博士說,本院的主要成立宗旨在於發展醫藥科技以及增進國人健康福祉,與中研院不同的是本院能從發現臨床問題,分子機制到臨床藥物的研發做垂直整合,這是她作為化學人從事生物醫學領域研究的夢想環境。在加入本院過去的5年半間,很幸運地有機會與生技藥研所謝興邦研究員、伍素瑩研究員、徐祖安研究員及陳炯東副所長合作,利用小分子藥物發現細胞分裂時紡錘絲的調控機制,在討論的過程中因為他們在不同領域的專長讓紀博士成長許多。最後要感謝的是她博士後研究的指導老師蔣觀德院士,在邏輯及論文寫作方面的嚴格訓練,讓紀博士在分子細胞生物及微生物領域有獨立研究的能力。
《文:編輯中心整理;圖/資料來源:學術發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