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8 期

學術交流
2008年美國癌症醫學年會報告
Report on AACR Annual Meeting 2008


第101屆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年會(101th Annual Meeting of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於2008年4月12日起至4月16日止,為期五天,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的San Diego Convention Center舉行。今年年會在會議議程安排依舊包括邀請論壇演講(forum)、專題演講 (planetary lecture)、得獎人報告 (award lecture)、小型研討會(mini symposia)、口頭及壁報論文(oral presentation & poster)等,型式上大致上與往年類同,而本次會議所涵蓋之層面非常廣泛,舉凡癌症基因表觀遺傳(epigenetic modulation)調控、癌症細胞內訊息傳遞(signaling transduction)、miRNA表現與調控及腫瘤幹細胞(cancer stem cell)在癌症之角色等皆是本次大會的重點。本實驗室由筆者及葉淇臺博士後研究員共計發表二篇壁報展示,分別於4月13日及15日下午進行poster展示,向與會人士介紹本實驗室團隊共同完成的研究結果,與會過程充實且順利。以下為壁報展示之題目:

筆者發表如下:
Title: Chinese herbal mixture THL and its active fraction induced degradation of PML-RARα fusion protein and suppressed oncogenic signaling pathways in huma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NB4 cells

葉淇臺博士後研究員發表如下:
Title: Elimination and epigenetic modification of cancer stem-like “side population” cells in hepatoma cell lines by human urine extract CDA-2

與會心得
美國癌症研究協會的年度會議是個與癌症相關多學科的會議,範圍相當廣泛,此次筆者將觀摩重點放在下列三個領域:(一) 腫瘤幹細胞(cancer stem cells);(二)表觀遺傳修飾在癌症之重要性(epigenetic alteration in cancer);(三) 微核醣核酸在癌症中的調控(regulation of microRNA in cancer),茲列述與會心得如下:

(一) 腫瘤幹細胞
腫瘤幹細胞學說認為腫瘤組織中存在極少量腫瘤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潛能,是腫瘤增殖生長、轉移和復發的根源,腫瘤幹細胞已成為腫瘤研究的熱點。但腫瘤幹細胞研究的首要問題就是分離鑒定,但是由於缺乏特異的表面標記,腫瘤幹細胞的分離純化一直是長久以來各國科學家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而本次AACR會議中許多癌症專家學者們就採用了各種策略分離出癌幹細胞。Honeth等從乳腺癌病人組織中分離出CD44+CD24-細胞,這群細胞只需100顆就可以在NOD/SCID鼠中形成腫瘤,而CD44-CD24-細胞、CD44+CD24+細胞、CD44-細胞及CD24+細胞則無致瘤性或致瘤性低。與未分選的細胞相比,CD44+CD24-群細胞致瘤性提高了50倍。另外,Hoechst33342是一種DNA增補性染料,能結合到DNA的AT序列,幹細胞及腫瘤幹細胞因帶有ABC轉運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而能將染料泵出而表現為染料暗淡的特徵而被分離出來,所分選出來的染色暗淡的細胞被稱為側群細胞(side population,SP),而大部分深染的細胞被稱為non-SP細胞。Kondo則採用此方法鑒定出MCF-7乳腺癌細胞系中SP比例為2.0%。筆者本次在AACR之文章發表內容也是利用side population(SP)之分離方式由不同肝癌細胞株中分離出類癌幹細胞。因此,在五天會議中也與許多這方面頂尖之研究學者互相討論有關癌幹細胞的分離方式及其可能之訊息傳遞路徑,受益良多。

(二)表觀遺傳修飾在癌症之重要性
表觀遺傳修飾(epigenetic modulation)是指表型狀態發生改變而基因型未發生變化,有可逆潛能,但是在細胞分化期間通常保持穩定,是一種對腫瘤演進具有重要作用的可遺傳的基因表達模式。它在整體上可以影響染色體的組合 (chromatin assembly),並且與腫瘤發生息息相關。本次2008 AACR年會中許多最新的研究也清楚指出,腫瘤表觀遺傳改變在幹細胞的基因表達上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DNA甲基化和組蛋白修飾協同作用促進腫瘤發生。Holm藉由破壞DNA甲基化轉移酶DNMT1暫時誘導DNA去甲基化,從而建立了一個基因缺失的小鼠模型。從這些小鼠獲得的纖維細胞可在免疫缺陷型小鼠身上形成腫瘤而且還具有形成細胞株的特性。而筆者本次年會發表論文中也發現在Huh7中所分離出之癌幹細胞族群中其DNA甲基化轉移酶DNMT1之表現也異常活化,是否癌幹細胞也會受到表觀遺傳的調控,是另一可在探討之研究方向。因此,表觀遺傳學的研究可以進一步瞭解腫瘤的各種特性,有利於腫瘤的早期診斷,豐富腫瘤的治療方式,改善腫瘤的預後提供了新的策略,具有重要的臨床治療意義。無論從基礎研究還是從臨床研究的角度,表觀遺傳學狀態的建立和平衡維持都將我們對腫瘤的研究帶進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也為我們指明了一個新的有潛力的方向。

(三) 微核醣核酸在癌症中的調控
MicroRNA(miRNA)是一種進化過程中高度保守的,內源性非編碼的小RNA,它的功能就像是基因表現的負調節器。miRNA可以廣泛的調控生物功能,例如:細胞增生、分化或是細胞凋亡。而miRNA的突變或異常表現更與多種人類癌症有密切關係,因此miRNA的功能可以像是腫瘤抑制基因或是致癌基因。本次年會中許多研究人員也開始對microRNA 展開如火如荼的研究,美國南伊利諾大學醫學院Shuomin Zhu的研究則發現了microRNAs 甚至會導致腫瘤轉移metastasis。這些細小分子會微調蛋白質的製造,且在生長到老化這一系列生物性程序中扮演一種強勢角色。

建議
此行筆者與葉博士一同出席國際性學術會議,對於做基礎研究學者,尤其是年輕後輩更是一種莫大的鼓勵,除增廣見聞、吸收新知外,同時能和研究同一領域之外國學者互相切磋討論及交流學習,是一難得的經驗。美國癌症醫學年會的會議已舉辦101年(1907年至2008年),它是一個在癌症醫學領域上專業的會議,幫助與會人員對癌症研究領域的整體了解十分有幫助,十分值得國內學術界人士踴躍參加。希望將來國衛院能持續支持並擴大補助博士後研究學者參加此類型國際知名大型會議,以提昇研究質量。
《文/圖:癌症研究所賴基銘副研究員、葉淇臺博士後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