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3 期

研究發展
台灣老年人身體活動功能與居家環境問題研究
Hom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physical function in Taiwanese older adults


環境危險因子在人的失能過程中扮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因此瞭解環境因子與失能過程中主要構成要素之相互關係將有助於預防或延後失能現象與隨之而來的負面結果,例如跌倒或死亡。本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老年醫學研究組藍祚運副研究員針對此議題進行居家環境問題與身體活動功能之相關研究,以瞭解老年人不同身體活動功能與居家環境狀況之相關性,並試著找出與居家環境危險相關之因子。

此研究分析的資料為「2002年全國長期照護需要評估」調查,抽樣涵蓋全台灣23個縣市,自204個鄉鎮中抽樣出年齡≧50歲之年長者共303,545人;其中有79%的年長者同意願意參加基本訪問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日常生活活動、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以及認知功能等,問卷皆由公衛護士協助填答,以確認潛在身體功能或認知功能失能者;共有17,191位年長者經認定為潛在身體功能或認知功能失能者,針對這些潛在失能者再於6個月後進行第二次訪問。在排除過世、搬家、拒絕回答或住院而無法繼續問卷調查者,住在安養中心或雖屬於有身體功能問題但非失能者,及年齡小於65歲者之後,總計有10,596位年長者為此研究之主要分析對象,平均年齡為78.1歲,其中女性佔62.4%。

第二次訪問內容主要包括健康狀態、身體活動功能、以及居家環境問題等。研究項目中身體活動功能依照日常生活活動與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的項目,將失能程度分為無失能、輕度失能、中度失能與嚴重失能等4類。居家環境危險性則以6項家中常見項目為評估依據,分別為出門有無障礙、浴室空間或門的進出活動、有無浴室地板防滑設施、浴室安全扶手、臥室空間或門的進出活動、室內光線等。健康狀況則以10項常見老年人慢性狀態來衡量,包括:高血壓、心臟疾病、糖尿病、中風、精神狀況異常、帕金森氏症、癌症、關節炎、及呼吸疾病等。其他納入分析之因素尚包括居住安排及收入等。在研究樣本中,超過一半的老人(51.5%)被歸類於重度失能,而中度失能、輕度失能與無失能的比例分別為19.5%、14.6%與14.4%。非獨居狀態者佔了92.6%,超過1/3的老人家中有2項的居家環境問題,20%老人家中有3項的居家環境問題,33.3%老人之居家環境問題超過4項。下方表中所呈現的即為不同程度的失能者居家環境問題的情況。在6項居家環境問題中,浴室裡缺少安全扶手與防滑裝置是最為普遍的居家危險因子,失能程度愈嚴重者其家中環境危害因子並無明顯較少。為進一步了解居家環境危險的相關因子,以邏輯式迴歸分析,將居家環境危險性分為低度(居家環境問題0-2項)與高度(居家環境問題超過3項者)二類,結果顯示居家環境危險與身體活動功能並無相關,但獨居者有相對較高的居家環境危險性,其風險比為1.35(95%CI=1.13-1.62),而收入較高者居家環境危險性較低,風險比為0.75 (95%CI=0.66-0.85)。



此研究結果顯示,居住安排及收入2種因素與居家環境問題有關。收入較高者或有家人同住者其環境問題相對較少。在居住安排上,獨居者常常沒有意識到家中周遭存在的危險性,或有些獨居年長者雖有意識到這些危險性,但無能力或者不願意去改變他們的居家環境。而收入部份,根據其他研究資料顯示,收入較高者相對而言較有能力可以改善居家環境,使之居住起來更為安全。本研究與先前其他國外研究結果大致相符。

綜合其他研究結果,顯示若干不良居家環境因素普遍存在於一般老年人家中,不僅在先進國家如此,新興發展國家也是如此;對年長者而言,不論是否有身體功能障礙的問題,不良的居家環境對日常生活而言,確實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如何使年長者之居家環境更為安全是相當重要的,因為這不僅可以延遲失能的發生,亦可以防止跌倒等意外的發生。此研究結果將刊登於2009年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整理;審校: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老年醫學研究組藍祚運副研究員:圖:期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