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8 期

會議報導
亞太地區糧食、食品與健康安全國際研討會暨專家會議(FIHS)- 系列報導(一)
Food in Health Securit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FIHS) (Part 1)


由本院主辦,亞蔬-世界蔬菜中心(AVRDC-WVC)、中央研究院、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澳洲在台商工辦事處、Australia Academy of Science(AAS)、Australia Academy of Technology, Sciences & Engineering(ATSE)共同協辦的「亞太地區糧食、食品與健康安全國際研討會暨專家會議(FIHS)」,於2009年8月2日至5日在台北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及國家衛生研究院竹南院區舉行。此會議主要由本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衛生政策研究組(群健所衛政組)成立之「營養聯盟小組(Nutrition Consortium)」負責規劃與籌辦,此小組成員包括本院群健所郭耿南代副所長、Mark L Wahlqvist研究員、張新儀副研究員、邱亞文助研究員、以及中央研究院潘文涵研究員、臺灣大學黃青真教授、國防醫學院李美璇副教授、亞蔬-世界蔬菜中心楊瑞玉主任;此外,澳洲在台辦事處Nicolas Mckay處長亦參與籌備及負責澳洲協辦單位之協調工作。

馬斯洛於1954年提出「飲食」是個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然而,由於產業經濟的全球化、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能源危機、氣候變遷與資源浩劫等問題,使得這最基本的需求面臨嚴峻的挑戰。光靠食品營養學專家或者醫藥衛生學者的努力,以期協助民眾達到「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成為一項不可能的任務。有鑑於此問題牽涉層面廣泛,故此次會議邀請營養、食品、農、漁、畜牧業、食品製造與加工、土壤學、環境科學、能源、醫藥衛生、倫理、安全等跨領域國際知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針對亞太地區糧食與健康安全之潛在危害因子,積極研商相關因應對策,以確保糧食供應系統足以提供足夠、安全及符合基本營養需求的健康食物。

此會議主要目標包括:
1. 了解亞太地區現存與可能發生之糧食(品)與健康危害,以及探討如何藉由區域相關技術與學術合作模式以降低這些傷害;
2. 發展整合性糧食與健康網絡,以促進亞太地區糧食與健康安全;
3. 促進與強化本院與亞蔬-世界蔬菜中心的合作關係;
4. 提供澳洲與台灣相關研究與科學機構於糧食與健康安全議題之合作機會;
5. 連結國際糧食與健康安全研究學者與專家;
6. 喚起全球性糧食安全議題之廣泛共識。

此次會議共邀請來自澳洲、美國、德國、日本、韓國、越南、中國大陸等11位國外學者及35位國內學者與會,以「Food(糧食/食物)」、「Health(健康)」、「Ethics and Equity(倫理與公平性)」及「Security(安全)」四大主題為主軸進行研議,會議包含兩部分,一為開放民眾及專業人士報名的「公開演講(Open Session)」,另一為只有受邀與會的專家參與討論的「圓桌會議(Close Session/Round Table)」。

於8月2日舉行的公開演講場次約有130人報名參與,由亞蔬-世界蔬菜中心Dyno Keatinge主任、澳洲大學Colin Butler副教授、澳洲大學Sharon Friel研究員及澳洲Monash大學John Mckay教授分別就亞太地區的糧食危機(Food crisi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健康安全的改變(Changing health securit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在糧食與健康系統中倫理的角色與其相關的公平性(The role of ethics & the relevant of equity in food & health system),以及糧食與健康安全的考量(Food & health consideration in Asia-Pacific regional security)等題目進行公開演講。8月4日的公開演講則於本院竹南院區舉行,由美國Drexel大學Dov Jaron榮譽教授針對科學在糧食與健康安全的角色(The role of the sciences in food & health security)進行演講,約有70位院內同仁、10位亞蔬-世界蔬菜中心同仁及此次會議之25位專家與會。

僅由與會專家學者參與的圓桌會議,於會議召開前一個月,由每位講者依據他們的專業背景及演講題目撰寫一篇科學性文章,這些文章係以「營養與健康」為主軸,涵蓋大會「糧食/食物」、「健康」、「倫理與公平性」及「安全」等四大主題,在會議召開前預先將文章寄給所有與會者閱讀,而在會議召開時講者也根據此篇文章進行報告,同時與其他領域的學者進行腦力激盪及討論。在研討過程中,由臺灣大學黃伯超榮譽教授、臺灣大學江東亮院長、澳洲墨爾本大學Snow Barlow教授以及德國Justus-Liebig大學Michael Krawinkel教授擔任協談人(facilitators);亞蔬-世界蔬菜中心Dyno Keatigne主任與農委會國際處張淑賢處長、澳洲國立大學Colin Butler副教授與本院張新儀副研究員、澳洲國立大學Sharon Friel研究員與臺灣大學江東亮院長、澳洲Monash大學John Mckay教授與本院邱亞文助研究員分別以兩人一組的方式,擔任四大主題的領導人(Theme Leader),帶領大家進行討論,並就每個主題初步討論結果進行口頭報告。為了讓每位與會者在各主題上有所貢獻,採用分組討論及成員輪換(rotation)的方式,使每位與會者參與不同組別的討論並提出他們的見解。

此次會議討論的問題牽涉廣泛,與會專家學者提到健康的維持牽涉許多的面向,其中食物與營養對健康是重要且基本的存活元素,在全世界肥胖盛行率不斷攀升的情況下,營養不良的問題仍然是持續受到全球關注的議題,這也反映了食物供應不均衡所衍生的問題,以及糧食、營養與健康安全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與會專家學者建議未來需要透過良好的政府、企業能力的建立、人才的培育、食物價格機制的改善、多元的合作、研究的進行、網絡的建立及正確政策方針的制定等多方面配合,以改善當前所面臨的糧食與健康安全危機。

會議成果的呈現,除了與會演講者所撰寫的文章,各組圓桌會議成員的討論結果也將產出一份具有價值的報告,這些文章預計投稿至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SCI期刊),讓更多研究人員關注這個問題,以期未來可以透過不同國家的合作及實證研究,找尋解決糧食危機等重要問題的解答。

此次會議還有一位來自澳洲報社的記者Ashley Walmsley全程參與,並已將此會議討論的結果刊登於澳洲的報紙(附件一、二),透過傳播媒體的力量讓社會大眾更加瞭解糧食、食品與健康安全議題的重要性。


附件一
附件二
《文/圖:群健所衛政組黃怡真;審校:群健所郭耿南代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