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7 期

會議報導
疫苗研討會專題演講紀要:兩個疫苗的故事 –「當時代一直在改變」(Part 1)
A Tale of Two Vaccines -- "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 (Part 1)


講員:Ian Gust, Professorial Fellow,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Australia
講題:兩個疫苗的故事 --「當時代一直在改變」
A Tale of Two Vaccines -- "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
日期:2010年10月7日
地點:國家衛生研究院國際會議中心

精彩演講內容如下:

這場次的研討主題讓我感受到時代的快速變遷:想法的改變、新科技的興起、經濟的進展等等。今天聽到其他場次學者專家的演講,也讓我不禁要問,這麼多令人眼花撩亂的新科技到底有多少可以在我們的生涯中改變哪些遊戲規則。

麻疹(measles)感染控制
1960年代早期,我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正好鮑勃迪倫(Bob Dylan)發行他著名的音樂專輯,當時第一個預防麻疹(measles)的疫苗剛剛獲准通過。

1960年代的疫苗生產簡易,當時疫苗相對的並不昂貴,疫苗開發採用簡單的步驟和方法,幾乎從沒聽過什麼訴訟,疫苗工作通常只需要專注在產品開發。時代繼續向前邁進,在人們期望改變的60年代裡,疫苗製程相對粗糙,疫苗生產上有時產出不同的數量,有時產出的疫苗有不同的效力(potency)。當時的情形至今已不復存在,無論對公眾或監管機構,疫苗的生產與製造已有明確規範。

新疫苗的開發需要專業技能和巨大的資金,小型的製造廠商漸漸不再有能力負擔。今天,幾乎所有的新疫苗開發,集中由五家疫苗廠商生產,每一家都具備跨國的研發生產能力。當然,這些疫苗研發需要耗費很多的資源,也需要考量投資報酬率(return of investment)。不難想像,帶動疫苗產業的改變有許多因素,不僅需要進行大量研發,還要羅致科學人才、帶動科技創新、和確保高度的效率。

我的研究生涯是開始在澳洲墨爾本費爾菲德傳染病醫院(Fairfield Infectious Diseases Hospital)服務,當時有些感染症正在大流行,包括麻疹、小兒麻痺等。那時候麻疹非常普遍,感染麻疹的病童常發生嚴重的併發症。自從麻疹採用疫苗預防接種之後,麻疹已很罕見,大部分的父母及許多年輕的醫生已經忘記麻疹併發症的嚴重性、以及麻疹可能造成個人的經濟負擔。

美國傳統上對感染症的通報是低報的,但是依據當時紐約報導及美國CDC的統計資料,美國在麻疹疫苗預防接種之前,感染通報病例超過500,000例,約有30%患童發生嚴重的併發症(包括呼吸道併發症、耳炎、腦炎等),資料顯示住院者有45,000例, 4,000例併發腦炎,其中500名兒童死亡,其經濟損失極為龐大。一項1994年調查統計數據顯示,麻疹所造成直接與間接損失每年直逼40億美元。

麻疹疫苗技術的研發也間接受惠於大規模的盤尼西林開發,二次大戰後盤尼西林的在疫苗研發上扮演重要角色,藉著細胞培養技術的興起,讓細胞培養病毒得以實行,提高病毒產量之後加以運用,促使Jonas Salk 與Albert Sabin成功地開發人用疫苗,例如小兒麻痺疫苗,安全性也大幅改善。

麻疹病毒與麻疹疫苗
麻疹病毒過去並不為人所知,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約翰.安德斯(John F. Enders, 1954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的研究室一名醫生湯姆斯皮布爾(Thomas Peebles)在1954年從麻疹病童David Edmonston血液檢體分離出麻疹病毒(命名為埃德蒙斯頓病毒—Edmonston virus),並觀察細胞在麻疹病毒感染影響下的病理變化。

1955年,安德斯與年輕的小兒科醫師山姆.卡茲(Samuel Katz)首次研究如何把病毒株從檢體中取出放到細胞培養皿與雞蛋胚胎上進行培養,並開始一系列的探討。他們嚐試培養出具備原病毒特性的埃德蒙斯頓B病毒最早的8株病毒株,並嚐試運用幾道程序培養取得疫苗所需的材料(vaccine seed):
他們研究可接受的生產製造方法,結果發現細胞在不同培養皿的生長情形不同,而以胎牛羊膜液(bovine amniotic fluid)較為可行,最後開發出一種減毒的(活的)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臨床試驗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測試這個實驗室發展出來的麻疹疫苗。由於麻疹為嚴重的傳染疾病,臨床試驗有其嚴格的條件,因此,麻疹疫苗臨床試驗花費整整4年的時間完成。

研究團隊首先在猴子和成人身上確定麻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958年,卡茲醫師與其他研究人員在波士頓郊區一所弱智和殘障兒童學校進行兒童臨床試驗。接種麻疹疫苗11個兒童均產生抗體,但9名還是產生輕微的麻疹症狀。也就是說,實驗室麻疹疫苗雖然沒有造成全面性的麻疹,但也確實引起一些症狀。研究團隊瞭解到此疫苗的病毒必須再次削弱毒性才行,以提昇疫苗的效果。

此疫苗的臨床試驗重要研究數據,已於1960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62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再度展開,共有400名兒童接受臨床試驗,大部份在醫院與診所進行,取得父母的知情同意書(informed consent),大部份研究每組人數10人,過去已感染者則運用抗體檢測技術得知。

此項臨床試驗成效卓著,有下列重要發現:
綜觀麻疹疫苗發展時程如下:
1963年,這個埃德蒙斯頓 - B型麻疹病毒所發展出來的疫苗獲得美國FDA正式核准,麻疹終於可以透過疫苗接種加以預防,開始在世界各地廣泛使用,在之後的12年中,施打將近1900萬劑。

整體而言,麻疹疫苗從研究到完成開發歷經9年,研究過程大部份在波士頓兒童醫院進行,由受過專業感染症醫療訓練的醫師負責,在管制方面較為寬鬆,容許運用較為簡單的技術進行開發,對臨床試驗的人數要求也較低,允許兒童接受臨床試驗,且由於麻疹具高度的傳染力且危害嚴重,相對的,對疫苗所產生的若干副作用(如發燒與皮膚紅腫)也可以容忍。最後,也因為麻疹疫苗未涉及智慧財產權的問題,有多家疫苗廠進行生產,讓民眾可有選擇疫苗供應商的機會。



譯者註: *:“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 是Bob Dylan著名的歌曲之一,1964年發行,當時正值Civil Rights 運動時期,這是一首自覺的抗議歌曲,通常被視為20世紀 60年代一種反映代溝和政治鴻溝所標誌的美國文化。歌曲的高潮是最後的詩句:”The order is rapidly fadin'/ And the first one now/ Will later be last/ For 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 這順序迅速消逝/現在的第一/以後將成為最後/只因時代他們一直在改變),歌曲有一種聖經的味道,一些批評者將詩句與馬克福音相連接-- Gospel of Mark, 10:31, "But many that are first shall be last, and the last first."(馬可福音 第十章「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

參考資料:
"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 Wikipedia, last visited October 27, 2010.
The history of measles vaccine, last visited October 27, 2010.
《文:Ian Gust演講;編輯中心陳麗秋翻譯整理;攝影:疫苗中心蕭光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