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3 期

出版資訊
血液的奧祕:你必須知道的血液知識
New book: The mystery of blood


本院伍焜玉院長發表「血液的奧祕」新書,透過淺顯易懂的文字介紹一則則血液的故事。出版社於12月6日舉辦新書發表會,特別邀請伍院長與讀者分享寫作的心路歷程。

伍院長以「血液與生命」為題,藉由通俗的語言介紹科學領域的知識予普羅大眾;也由此激發更多年輕朋友及對血液研究有興趣者有機會共享此主題,透過較為詳細且有系統的方式,介紹血液及生命有密切關係的主題。

以第2章「血液中的要角」為例,在介紹血小板時稱其為「止血功夫高手」,十九世紀早期,便有專家宣稱在顯微鏡下看到血小板,然當時世界權威的德國籍病理學家費耳孝(Rudolf Ludwig Karl Virchow)認為血液裡比血球細胞小很多的一堆扁平斑點物質,是細胞破壞後的殘餘,此觀點經過50多年後才被推翻。美國著名醫師奧斯勒(William Osler)、法國的海嚴(Hayem)及義大利的比佐澤羅(Bizzozero)經由動物實驗的結果,提出血小板為止血及血栓形成的主要細胞,證明血液中這個奇形怪狀的微小個體是具有重要功能的,因為在顯微鏡下像一個小盤子,故取名為血小板。

血小板雖是活性很高的無核細胞,在血液中平穩地循環,當受到外界的刺激,血小板會很快的改變形狀,同時會釋放有活性的化學物,促進血小板凝集。20世紀中期對於血液凝固因子(coagulation factors)的發現大有進展,除了纖維蛋白原已於18世紀發現之外,其他的因子都在1950年代發現,其凝固之生化程序也在這期間被解開。因為對血小板及血液凝固因子生理及生化性質的了解,止血功能及血栓形成之複雜生化過程也逐步被解開。血小板凝集及血液凝固因子在止血過程中進行非常嚴密的團隊合作,必須一絲不差;假使其中一個不配合或是失去作用,就會導致止血失敗;而血小板的聚集活力,也會給身體帶來反面的麻煩,引起嚴重的疾病:血栓,導致心臟病及中風。在正常生理狀況下,血液中的各種血球相互合作,使身體功能順暢,而在血管生病時,各種血球也會合作、引發嚴重的疾病,甚至死亡。這種在生理及病理扮演相似的角色,是治療上的一種挑戰。有關此書出版詳細資訊,請參考該出版社介紹

《文/圖:編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