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6 期

出版資訊
增進職場之身心靈健康
WHO publishes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at the Workplace – protection and inclusion in challenging times


在歐洲,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員工曠職怠工或提早退休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當前的經濟衰退及其對就業市場的影響皆有可能增加員工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而影響員工及其家人的生活品質。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地區辦公室、德國精神健康聯盟、德國聯邦衛生部以及歐盟委員會健康暨保障消費者總署於2009年3月假柏林共同舉辦了「職場之心理健康與福利—保護並融入充滿挑戰的時代」研討會,會後,WHO歐洲地區辦公室將該研討會發表的論文集結成冊於今年10出版。

心理健康問題對個人在職場上有很多方的影響,員工心理健康需求沒有得到適當地支援,很可能會生產力下降,甚至出現所謂的「假性出席(presenteeism)」,即員工因身體或心理問題,致使無法專心於工作,而又影響工作表現,出現不適當的決策、失去動力和承諾,與同事之間的關係也出現緊張局勢,甚而產生衝突,種種反應皆導致心情鬱悶、工作效率差等惡性循環。倦怠和抑鬱以及壓力都與身體健康狀況有關,例如高血壓、睡眠障礙、抗感染力低等,都可能影響整體的表現情形而使得出勤狀況不佳;工作壓力和心理健康狀況欠佳不僅是曠職的主要原因,也可能演變成職業上的障礙而被迫提早退休。心理障礙對個人及其工作的影響遠大於經濟議題,心理障礙面臨的不僅是一般社會大眾對他們的污名化,還有生活各個層面所遭遇到的排斥以及無法被平等地對待;因心理健康問題而缺勤,由於有著「精神疾病」的標籤,患者病後在開放的勞動市場求職、返回職場或其原有之工作崗位時往往是一個雙重挑戰。

經濟衰退及其對就業市場的影響皆有可能增加心理健康問題患者及其家人之就業與生活品質的問題,值得注意與關心的是,全球經濟衰退對公共衛生有不利的影響,除了因為失業問題以外,還因此直接左右生活型態與就醫行為。充分的證據指出,員工被迫接受無薪假與失業的風險皆與有害壓力的增加率有關,包括焦慮、抑鬱和精神障礙;最近的統計研究資料顯示,失業率上升也與自殺率增加有關,因為失業造成各年齡層的人有明顯的心理健康惡化現象,特別是中年男性。此外,工時減少(無薪假)及/或減薪不只是收入減少,連帶的社經地位也受影響;而在高所得國家裡,伴隨著收入減少呈現一些複雜的現象,有些人選擇增加健身的時間、減少飲酒量甚者滴酒不沾、減少吸菸等,這些都有助於改善自身的健康狀況。但整體而言,就業機會降低、工時及收入減少,會對行為與心理健康有嚴重的負面影響,因為工時減少而可能改變生活作息,導致不良的飲食習慣,生理健康狀況也亮紅燈,出現高血壓、中風和心血管疾病等,有的人甚至會出現危險性高或暴力的行為,也有人因此而自我封閉、不與社會接觸,甚至離婚。

由於就業機會受到威脅和更多的人需要尋求新的就業機會,使得就業市場的競爭力加劇,對有心理健康疾病史的人而言就業機會更少,間接也增加了對心理健康患者的歧視,於是又導致潛在的心理健康患者增加及貧困的惡性循環。另外值得重視的是心理健康患者其家屬的負面影響,失業人士的子女有可能面臨增加輟學的風險或有可能發生破壞性的行為,同伴也可能有抑鬱症的風險及其後續的效應。在經濟衰退和實施緊縮措施的時期,公部門的預算支出也同樣地經過不斷地審視,並刪減非列為優先領域的事項,通常削減的經費是心理健康服務與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相關的領域,很矛盾的是,此時正是這類服務需求增加的時候;患有嚴重心理健康問題者或長期受心理健康問題所困擾的患者,最容易因為上述服務事項的刪減而承受一些痛苦。

眾所皆知,工作帶來的不僅是自我肯定,也會增加生活品質;提供一個健康且包容的工作環境能預防心理健康問題並增加進入職場的機會,持續現有工作或返回工作崗位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健康的身心對工作品質與效率有正面的影響,可以促進經濟繁榮與就業機會,勞雇雙方也因此有能力投資於工作實務。增進社會大眾對於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以去除對患者的污名化與歧視等有效的方案,都顯示出這些措施確實有助於提昇心理健康與福利,預防與管理心理健康疾病並協助患者重回職場;此出版品即包括這些成功的案例與措施成效,內容綜合各界(包括服務用戶、家庭照護者協會、企業、工會、政治人物、研究人員等)觀點建議如何因應全球經濟衰退而帶來現代生活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如何克服心理健康疾病患者之就業障礙。此出版品分為7部分,第1部分為簡介(包括工作場所與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與經濟衰退、增進心理健康等);第2部分為大會的主題(在經濟危機時期之弱勢者保護);第3部分為職場之身心健康;第4部分為現代化工作的生活型態對於心理健康與社會包容的挑戰;第5部分為職場之授權與融合;第6部分為克服職場之缺點與差別待遇:第7部分為提供予決策者增進職場心理健康的建議。完整的「增進職場之身心靈健康」可於世界衛生組織網頁下載。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圖:世界衛生組織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