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8 期

學術活動
第2屆國際生物製藥統計年會會後紀要
Th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pharmaceutical Statistics


第2屆國際生物製藥統計年會(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pharmaceutical Statistics)於2月28日至3月3日於德國柏林舉行。此會議是由國際生物製藥統計協會(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Biopharmaceutical Statistics, ISBS)負責籌備製藥界與相關產業的年度盛會。會議主軸在建立全球性統計論壇,藉由此論題,國際上的統計學家可以互相交換研究訊息、研究經驗,以及研究成果,進而統合與促進生物製藥界「統計方法論」的一致性。會中邀請多位講者各來自學界、製藥界、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以及其他法規相關單位。此次主要議題專注於全球化藥物的發展、調適性臨床試驗設計、遺漏值的處理、非劣性臨床試驗的設計、貝氏統計方法的應用,以及事後檢定的設計等。美國FDA的Dr. Yi Tsong於此會議中籌劃了一項主題「Globalization and its impact on drug development in the different regions」,筆者很榮幸應Dr. Tsong的邀請,與博士班學生姜杰於會中發表一篇文章,題目為「Statistical methods for bridging studies」。

根據國際醫藥法規協合會(ICH)E5的定義,當某種新藥已經在某一地區證實其有效性、安全性且上市之後,此種新藥如要在另一地區註冊上市,而在當地所執行新藥的臨床試驗,此種試驗便稱為「銜接性試驗(Bridging Study)」。由於政府對於國外新藥的引進,自2004年開始,必須先執行銜接性臨床試驗的評估,由此可見銜接性臨床試驗研究的重要性。在這次演講中,我們比較了3種目前用來評估銜接性試驗的統計方法。藉由文獻的蒐集,選取了3種評估銜接性試驗的方法,分別為Shih (2001)、Lan et al. (2005) 與Hsiao, Hsu, Tsou, and Liu (2007),並且利用1組降血壓藥物的臨床資料,以評估3種方法的優劣性。比較的結果顯示,Shih (2001) 在某些情況下,對於銜接性試驗資料與原區域試驗資料相似性的判定,可能會較嚴格。如果原產國所得到的試驗結果非常顯著,則無論新區域銜接性試驗的結果為何,Lan et al. (2005) 均會得到一致性的結論。相較之下,Hsiao, Hsu, Tsou, and Liu (2007) 所得到的結果與銜接性試驗資料的趨勢會較一致。會中有些國家對於這些結果相當感興趣,其中一位來自奈及利亞的學者,即與筆者有相當多的討論與互動。

在調適性臨床試驗設計議題方面,主要探討目前法規所准許的程度。由於去年,美國FDA發表關於調適性臨床試驗設計的準則草案「Adaptive Design Clinical Trials for Drugs and Biologics」,因此會議中亦針對此法規,展開相當多的討論。而在統計理論探討方面,目前有些研究鑽研估計統計量的最優化,發展locally D-optimal、Bayesian D-optimal、與Adaption D-optimal等最優化的統計方法論。關於藥物劑量研究方面,使用調適性方法,建議開始可以在多個劑量同時分配少數受試者,來學習劑量反應經驗,以發現感興趣的劑量範圍;再針對發現的劑量範圍中的各個劑量,分配較多的受試者。統計理論方面,便有adaptive dose-ranging designs與two-stage adaptive dose-ranging design。另外,有鑑於phase III臨床試驗的失敗率將近50%,因此目前法規單位亦建議於phasee III臨床試驗中,亦容許可以同時多個劑量組別。

在非劣性臨床試驗方面,目前的法規有歐盟EMA所訂立的「Guideline on the choice of the non-inferiority margin」與美國FDA所訂立的「Guidance for Industry Non-Inferiority Clinical Trials」草案。EMA關於非劣性臨床試驗的執行,如果是3組試驗包括「安慰劑組」、「試驗藥物組」與「標準治療組」,並不需指定試驗的非劣界限。但如是2組的試驗,亦即僅包含「試驗藥物組」與「標準治療組」,則需利用過去試驗資料,來引申目前試驗的「安慰劑組」與「標準治療組」的治療差異,使得試驗藥物的效能性不會比標準藥物的效能性差外,還要建立試驗藥物的效能性一定得比安慰劑組得到更好的結果。不過EMA的規範中,較偏好3組試驗設計。另外,美國FDA規範中,則針對非劣界限的選取,有較多的討論。

此次會議中,筆者也遇到了許多其他國家法規單位的官員包括美國FDA、韓國KFDA等,也和他們互有意見交流。總而言之,這是趟豐富之旅。不但有機會將自己的文章發表,也獲得了許多目前臨床試驗統計方法的脈動。這些意見和資訊均可作為將來研究的方向。
《文: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臨床試驗統計組蕭金福主任;編輯中心趙孝茜整理;圖:會議傳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