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6 期

院務紀事
101年度國衛院傑出學術成就獎得主─裘正健研究員簡介
Dr. Jeng-Jiann Chiu receives 2012 NHRI Outstanding Research Achievement Award


裘正健研究員為成功大學航太工程博士。在取得博士學位後,即至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具生物醫學與工程跨領域基礎。裘博士於2000年加入本院醫學工程研究組擔任助研究員,2004年升等為副研究員,2008年獲升等為專任研究員。

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發展跨領域的專長與技術,探討動脈硬化症及血管病生理之分子機制,尤其是血液動力(hemodynamic forces)在動脈硬化及血管發炎反應中所扮演的角色。

裘博士研究團隊建構了國內外第一個血管內皮(endothelial cell)與平滑肌細胞(smooth muscle cell)共培養血液動力系統,研究在不同剪力(shear stress)及擾流(disturbed flow)下,血管及血液細胞交互作用的特性,進而探討對細胞結構、胞內訊息傳遞及基因與蛋白質表現及功能的影響,證明了平滑肌細胞藉由釋放第一型(IL-1)及第六型(IL-6)介白素,引發內皮細胞發炎反應,導致發炎基因大量表現,而剪力可藉由特定的分子調控機制抑制平滑肌細胞所引起的發炎反應。

擾流會引起大量單核球(monocyte)粘黏並橫越內皮細胞,遷移並累積於平滑肌區域。研究團隊亦發現高剪力可促使內皮細胞調節平滑肌細胞的型態,由病理的合成型(synthetic phenotype)轉變為生理的收縮型(contractile phenotype),其作用機制與高剪力促進內皮前列環素(prostacyclin)釋放,活化平滑肌過氧化體增生劑活化受體(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有關。利用過氧化體增生劑活化受體alpha的基因剔除鼠進行活體動物實驗發現,相較於野生型鼠,基因剔除鼠的胸主動脈平滑肌細胞會明顯呈現病理的合成型,而此種小鼠對於第二型血管張力素(angiotensin II)的刺激,也會引發明顯的血管收縮作用。

裘博士近期的研究利用動脈粥狀硬化小鼠及臨床心血管病患冠狀動脈硬化樣本,證實了振盪型低剪力可增加血管內皮細胞內第一、二、三、五、七型組織蛋白去乙醯酶(histone deacetylases, HDACs)表現,並促使這些蛋白質聚集於細胞核內調控特殊的轉錄因子,抑制血管內皮細胞抗氧化、抗發炎的基因,並促進細胞增生。而第三型組織蛋白去乙醯酶,可同時調控血管內皮細胞這三項重要功能,故第三型組織蛋白去乙醯酶可視為新穎的重要分子標靶,用以預防或治療與內皮細胞功能異常相關的心血管疾病。此一系列的研究結果闡明了血液動力在動脈硬化症細胞病理機轉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而發現創新的分子機制,藉以調控動脈硬化形成過程中的發炎反應與細胞型態轉變。其創新分子機制的發現與瞭解,可提供研發新型藥物臨床治療動脈硬化相關疾病的理論基礎。

裘博士在本院已於國際頂尖期刊發表超過40篇論文,在血管分子生物力學領域重要且創新的研究成果,受到國際間的重視,去年在享譽國際的「生理評鑑(Physiological Reviews)」期刊(impact factor高達28.417)發表血管生物力學領域重要論文「Effects of disturbed flow on vascular endothelium: pathphysiological basis and clinical perspectives」,並榮登該期刊封面故事,對於相關領域有重大的貢獻,其卓越研究成果深受各界肯定;曾獲頒本院2006年年輕學者學術成就獎、國科會2006年傑出研究獎、中研院2007年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2007年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青年科學家學術研究獎助金),及2008年中國工程師學會最佳工程論文獎等,2009年再次榮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裘博士厚植相關領域的研究基礎、累積豐富的學術能量,今獲本院傑出學術成就獎,其卓越的表現備受肯定,履奪殊榮。
《文/圖:編輯中心;插圖:期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