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7 期

學術交流
「第9屆海峽兩岸細胞生物學學術研討會」紀要
Report on The Ninth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Symposium on Cell Biology


「海峽兩岸細胞生物學學術研討會」舉辦已將近20年了,今年是第9屆。首先由主辦單位「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理事長裴鋼致詞後,接著是本院代理院長也是「中華民國細胞及分子生物學學會」理事長王陸海致詞。此次會議有2場專題演講(Keynote lectures)與39場演講(lectures)。第1場專題演講者是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孫兵聯合所長,為大家介紹複雜的免疫調控系統,而郭明良教授則分享了G9a組蛋白甲機轉移酶在大腸癌幹細胞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G9a是一個發展新抗癌藥物的標的。研討會總共涵括5大主題,分述如下。

幹細胞、細胞分化與發育生物學
此次會議第1個主題是「幹細胞、細胞分化與發育生物學」。吳成文院士分享近期發表CITED2是調控細胞繁殖與靜止的一個主要關鍵蛋白;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高紹榮研究員介紹體細胞重程式設計研究進展,他是第一位證明iPS細胞具有類似胚胎幹(ES)細胞的多能性,並成功將iPS細胞產生能有下一代正常的小鼠;喻秋華研究員分享如何建立斑馬魚成為研究肝癌的研究模式;裴端卿研究員介紹維生素C能誘導Jhdm1a/1b功能,進而提高重程式設計效率;孫以瀚研究員分享多年研究果蠅眼睛發育的決定因子;李勁松研究員的孤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注入卵母細胞後產生健康小鼠的演講,引起熱烈討論有關什麼是繁殖子代最需要的性別。陳信孚與游正博研究員均針對幹細胞的研究,其中游正博研究員是以較新穎的glycomic分析的方法。湯其群研究員則是精彩介紹白脂肪與棕脂肪對健康的影響,其中BMP4在代謝上扮演的角色。

醫學細胞生物學
第2個主題是「醫學細胞生物學」。針對研究癌症的報告包括:吳國瑞研究員說明HDAC3與WDR5在上皮間質轉化的重要性;康鐵邦研究員則分享如何以調控細胞週期來開發腫瘤標靶治療;劉新垣院士分析癌症治療新策略,其中有癌症的靶向基因,及病毒治療與超級干擾素的抗癌效果。湯銘哲與裘正健研究員與大家分享漂亮的結果,湯銘哲研究員能偵測出細胞的軟硬度,測試結果顯示剛轉移為癌細胞時,細胞是相對軟的,以適應環境;裘正健研究員則分享血流在不同地方的反應,此結果有助於對動脈硬化進一步的瞭解。李曉明與陳哲宇研究員主要研究神經學,李曉明研究員發表神經調節素1的受體與癲癬症有關;陳哲宇研究員揭曉了神經元活性促進全長型TrkB-FL再循環,並進入突觸後部位的機制。鄭子豪研究員更是精彩地利用啤酒酵母菌的模式,鑑定出SPT4是一個治療腦部失憶症的藥物標的。

細胞信號轉導
第3個主題是「細胞信號轉導」。陳曄光研究員以BMP信號轉導來探討外在訊息如何轉變成內在重要調控細胞的命運;沈孟儒研究員揭發鈣如何影響細胞張力與癌症的惡化;陳雁研究員研究與癌細胞侵入及轉移有關的PAQR3蛋白質,在胰島素感應及糖尿病亦有重要的功能;張玉生研究員與大家分享EBV病毒的LMP蛋白與脂質運輸有關的RPA1蛋白產生交互作用後,啟動NF-κB的訊息,進而影響細胞的轉移;宋保亮研究員以L-gp78-/-基因轉殖小鼠為研究重心,發現gp78與膽固醇合成有密切關係;陳鴻震研究員與大家分享FAK在漂亮的resette-like的podosomes合成角色,說明具高侵入性的細胞需有著力點,而有更多resette-like的podosomes。因為引起腮腺炎的病毒也會感染睪丸細胞,李朝軍研究員發表幼兒期感染腮腺炎的男童,會導致男性不育的後遺症;筆者利用遺傳學方法在啤酒酵母菌的模式,篩選出第一個調控人類致病黴菌白色念珠菌藥物幫浦CDR1表現的轉錄因子Ndt80p,也更深入地介紹Ndt80p在適應不同環境壓力的功能;朱敏生研究員發現MYPT1蛋白在鈣離子的偵測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成為平滑肌phasic/tonic轉換的決定因子。

免疫細胞生物學
第4個主題是「免疫細胞生物學」。錢友存研究員分析最近在免疫學上很熱門的白介素-17(IL17)家族細胞因子的功能與機制研究;吳華林研究員分享發炎反應的分子機制,其研究團隊發現TM(thrombomodulin)是免疫反應CD14/TLR4/MD2複合物中的另一成分,在轉殖小鼠研究中顯示,TM在細胞對脂多醣與病原細菌引起的發炎反應扮演重要角色。王延軼研究員與徐立中研究員都對NF-κB的訊息途徑有重要發現,王延軼研究員是探討TRIM8的功能;徐立中研究員則分享轉殖小鼠對細菌皮膚感染的反應。王盛典研究員分享若能改善腫瘤免疫抑制微環境,誘導腫瘤相關巨噬細胞極化將可大大增強HER2/neu抗體腫瘤治療的效果;譚澤華研究員利用多年努力建立不同轉殖小鼠來一一回答不同蛋白在免疫反應上的功能,再以臨床檢體的結果相互呼應,是一個強而有力的研究團隊;藍柯研究員探討腫瘤皰疹病毒KSHV的miR-K12-11能阻斷IKKε所傳導的IRF3/7磷酸化,以逃避宿主免疫反應,穩定其潛伏感染。

植物細胞生物學
第5個主題是「植物細胞生物學」。首先由傅纓研究員分享REN2如何影響植物皮質微管快速改變其方向性;葉錫東研究員則展現如何利用現有知識來培育抗病毒的木瓜品系,這是一個經典解決問題實用性的例子;戚益軍研究員第一個在植物上報導是如何靠AGO2來導引small RNA到染色體雙股斷裂(double-strand break),進而修護染色體雙股斷裂;邱子珍研究員發現miR399這個microRNA調控PHO2的表現,繼而控制Pi磷的平衡;黃善金研究員利用RNAi將低AIP1(actin-interacting protein 1)的表現,進而探討調控水稻微管快速動態周轉的機制;靳宗洛研究員分享植物不同部位(細胞質、粒腺體及原生質體)所有的銅-SODs(superoxide dismutases)基因序列分別與特定生物(人類、啤酒酵母菌及蟲)有較高的相似性。說明演化的相聯性。

後記
除了上述精彩的口頭演講外,今年第一次開放給非演講者藉著壁報的方式來進行學術交流的機會,大家熱烈地討論,也促使我們以後再繼續擴大舉辦的動力。

第9屆海峽兩岸細胞生物學學術經過正式的會議報告,參加者對與會者所執行的研究方向及興趣後,9月26日後的非正式學術交流對建立兩岸學者學術研究有莫大的效果,建立兩岸學術合作之橋樑。在此會議期間,與會雙方商討了今后海峽會議開展的有關事宜:會議名稱統一為「第oo屆海峽兩岸細胞生物學學術研討會」,oooo年oooo(地點);此次是第一次開放給非演講者參加,效果良好。希望今后雙方能補助參加海峽兩岸會議學生或博士後研究員,以壁報或口頭報告來分享他們的成果。在獲得補助參加會議人員中,再選出優秀者提供獎助金,成為海峽兩岸交換學者;除了定期的學術交流外,也加強開展海峽兩岸的細胞生物學科普活動,具體措施是由雙方推舉3位專家組成科普專家組,協調海峽兩岸科普活動的開展。相信大家的熱忱與努力,一定能達到裴鋼與王陸海兩位理事長的期許:此海峽兩岸細胞生物學學術能長長久久,並成為海峽兩岸學術活動的典範。
《文:羅秀容/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研究員、中華民國細胞及分子生物學學會秘書長;圖: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