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8 期

人事動態
癌症研究所常慧如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升等為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

Dr. Hui-Ju Ch’ang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 has been promoted to Associate Investigator and Attending Physician


癌症研究所常慧如主治醫師自2012年10月起升等為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

常醫師畢業於台灣大學醫學院學士後醫學系,於台大醫院及和信治癌醫院,完成內科、內科腫瘤與放射腫瘤專科醫師訓練後,1998年加入本院癌症研究組(現為癌症研究所)擔任research fellow,2000年獲聘為主治醫師並赴美國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放射腫瘤部進修2年,2005年起擔任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

常醫師的臨床研究為針對胰臟癌、肝癌的多科整合治療臨床試驗。常醫師研究團隊評估發現引導式化學治療再同步放射治療併化學治療後,相較於單獨化療或放射治療併化學治療,在局部侵犯性胰臟癌患者,有較佳的腫瘤反應率、病患生活品質、無病及整體存活率。研究成果發表於2012年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在無法接受手術或血管栓塞的肝癌患者,常醫師以thalidomide合併放射治療,並以治療前、中、後的周邊血液細胞激素及功能影像指數,分析thalidomide在接受放射治療肝癌患者的角色。研究成果發表於2012年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

在基礎研究上,常醫師研究團隊延續腸道對輻射傷害修復的研究(Ch’ang et al, 2005 Nature Medicine),於小鼠實驗中證實,骨髓移植能讓宿主骨髓中的CD11b+骨髓單核細胞趨化至因放射線受損的腸道,促進腸道基質血管纖維細胞的增殖,進而導致上皮細胞的再生。此研究發表於2012 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期刊。後續研究論文,也於近期為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期刊接受。另外,常醫師利用胰臟癌臨床檢體,篩選能預測病患預後的候選生物標記,並與于重元教授合作,發現Krupple Like Factor 10(Klf10)轉譯因子,隨胰臟癌期別,因大量甲基化,而於胰臟癌細胞中蛋白表現降低。於95位胰臟癌患者進行多變數分析後,發現Klf10為預測胰臟癌病患存活與惡化的獨立生物標記。研究成果發表於2012年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

常醫師在擔任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期間於國際知名期刊發表8篇論文。
《文:編輯中心整理;圖:常慧如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