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1 期

出版資訊
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出版「亞洲的高齡化:新興資料的調查結果」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publishes Aging in Asia: Findings from New and Emerging Data Initiatives


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日前出版「亞洲的高齡化:新興資料的調查結果」報告,亞洲的人口不僅成長幅度大,老化程度也高。根據聯合國人口司的估計,亞洲目前的人口有42億人,至2050年時將增加至59億人,屆時,65歲以上的亞洲人口將是現在的4倍,達10億人。生育力急遽下降以及平均餘命增加,都是改變年齡結構的因素, 2050年將可能發生史上首次65歲以上人口與15歲以下人口約莫等多的情況。

社會從年輕的狀態邁向成熟,人口結構的改變在今日以亞洲為甚,特別是中國,不到25年即有如此變化;而在西歐,工業先進國家的人口結構改變已有140年的歷史。人口老化可視為過去100年來社經發展、公共衛生、現代醫學的勝利,亞洲各國政府也同時面臨了重大挑戰,包括:健康照護、退休撫卹、受僱政策等,以為老人提供社會與經濟安全。許多國家都經歷了65歲以上人口比例明顯成長的時期,這也會深深地影響家庭與親屬關係網絡,因為在亞洲,老人們經濟支柱的責任幾乎全靠其直系親屬及延伸的家庭成員。在很多情況下,老人代表著脆弱的、無形的族群,需藉由介入措施以消除貧困,並改善健康與福祉。

透過訂定實證基礎的政策以解決人口老化的問題在許多國家仍付之闕如,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仍有時間調整資源並收集資料以獲取長期的利益。亞洲的國家可以借鑑其他地區高齡化國家的經驗,並尋求跨區域的合作與協調,各個國家則可以進一步地自科學基礎建設的投資裡獲得回饋。此報告共有18章,內容包括亞洲各國的經濟資源與工作議題、平均餘命增加與勞動參與率、退休人力與勞動市場、家庭角色與責任、個案分析等。

此報告有5章討論了亞洲的經濟資源與工作等議題,內容涵蓋亞洲的人口老化與世代移轉、經濟成長之關係,也分析了年齡別之生育率與死亡率,並評估公部門與私部門對於人口老化所投入經費的影響,借鏡其他國家的經驗,提出未來人口老化的規模以及應該致力的方向等。在「加速延長工作生命:需求、緣由、方法」篇章中提到有關如何調整因平均餘命增加而需調整的工作生命,在過去50年裡,大多數的歐洲與亞洲國家之平均餘命較65歲多了5至10年,話雖如此,然而勞動參與率不增反減,因此,確實有必要延長工作生命。有關家庭成員與責任的議題則以4個篇章討論,主要包括中國、印尼與印度,探討成年子女與年邁父母之間的代際移轉問題。隨著老年人口增加,意味著每個成年子女對父母的負擔將會加重,年邁的父母自子女獲得的資源可能愈來愈少。

很重要的是,決策者們在面對高齡化的挑戰與機會的同時,必須有堅實的實證基礎;因此,亞洲許多國家已經意識到收集全國性資料的重要性且已展開各自的數據收集工作。藉由歐美各國已有的資料收集與分析經驗,亞洲各國政府更可以據以調整為適合自己國家的模式,以利來自各方的支持及投資,並利於未來政策制定的依據。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整理;圖:出版品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