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7 期

出版資訊
世界衛生組織出版「產後大出血之預防與處置建議」
WHO publishes WHO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haemorrhage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出版「產後大出血之預防與處置建議」指引,約有2%的產婦會遭逢產後大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又名「血崩」),大量的失血可能導致產婦休克、器官功能障礙,甚至造成爾後合併症或殘疾;全球有將近1/4的產婦會因產後大出血死亡,是低所得國家產婦死亡之首因。本指引主要提供因應之道與計畫準則,確保全球持續對產後大出血耗用的撙節。

產後大出血指的是孕婦在分娩後,發生嚴重出血的情況;在自然分娩後的24小時內,出血量大於500毫升,或剖腹產後出血量大於1,000毫升,即稱為產後大出血。為了避免產後大出血的情況,孕婦分娩時可適當投予預防性子宮收縮劑。防治產後大出血及改善婦女於分娩過程中的健康衛生照護,是千禧年眾多發展目標中的要項之一。

如何預防產後大出血
在WHO檢視並回顧所有實證資料後,提出最新有關「第三產程積極處理」之建議:所有分娩婦女在第三產程時都必須使用子宮收縮劑以防止產後大出血,首選建議藥物為催產素(oxytocin,IM/IV, 10 IU);若無法取得催產素時,則建議注射子宮強直收縮藥(uterotonics)合併使用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也重新檢視對控制臍帶牽引(controlled cord traction, CCT)之定位,此方法應在熟練的助產士協助下施行此項處置,若無法獲得助產人員的協助,則不應貿然施行,以免導致產後大出血甚至休克;另外不建議「立即斷臍(early cord clamping, ECC)」的作法。

對於已經接受預防性催產素處置的產婦,就不需要一直按摩子宮,免得造成產婦不舒服,要是一定得按摩子宮,也一定要由專業醫護人員判斷為之。藉由腹部觸診的方式,可立判子宮是否收縮無力,同時也可以瞭解子宮收縮情況。雖然產後大出血是無法預期的,但除了以上所述的預防建議之外,孕婦也可以於產檢時將自己的相關病史充分告知,例如是否為產後大出血的高危險群、過去分娩時有類似情況或接受子宮相關的手術,以利醫師與醫院及早因應。

如何處理產後大出血
子宮收縮劑是處理產後大出血的重要藥物,一旦確診為產後大出血,除了按摩子宮外,一定要先灌注大量點滴(initial fluid resuscitation)及等張升壓溶液(isotonic crystalloid)。若出現頑固無反應的子宮無力出血或因外傷導致的持續失血時,就可以使用止血藥(tranexamic acid);若止血效果不佳而手邊又沒有子宮強直收縮藥的話,可以使用子宮內水球止血法(intrauterine balloon tamponade);至於使用徒手的雙手壓迫止血(bimanual uterine compression)、外力壓迫主動脈止血(external aortic compression),以及穿著非充氣式抗壓衣(non-pneumatic anti-shock garment, NASG)等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如果還是不斷地出血而又有他科資源可利用時,則要考慮進行子宮動脈栓塞術;以上方法全失敗時,就應盡早手術。

WHO指引開發團隊(The guideline development group, GDG)也規範了醫療院所對產後大出血的作業流程,得以適切地處置產後大出血的患者及其後續病人轉介,並規定醫療院所應提供產後大出血的在職與職前教育訓練。以上完整的指引資料可參考WHO網頁

參考資料:
  1. 陳震宇,「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如何預防和治療產後大出血—FIGO Guidelines」,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會訊,190期,2012。
  2. 何少炘,「從積極處理第3產程說起」,輔英醫訊,60期,2009。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整理;圖:出版品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