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7 期

學術交流
台澳科學合作協定─赴澳洲研究訪問及學術交流
Report on research attachment in Australia


石綿引起惡性間皮細胞瘤(malignant mesothelioma)之潛伏期一般需30至40年,雖然先進國家全面禁用石綿,但惡性間皮細胞瘤仍然是全球健康的重要問題。筆者於今年3月至4月赴澳洲雪梨Asbestos Diseases Research Institute(ADRI)及阿德萊德Flinders Medical Centre進行研究訪問,並參訪新南威爾斯省(New South Wales)Dust Disease Board瞭解該省認定職業病診斷標準時的審查制度。此行目標聚焦於石綿相關健康風險議題,及澳洲的環境職業疾病鑑定與補償制度等政策議題之交流與研究,並與ADRI之Dr. Steven Kao共同合作研究,探討台灣病患較澳洲及歐美等國家罹病平均年齡更年輕之可能致病機轉,包括應用在筆者等人於2012年8月發表在「職業環境醫學期刊(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的研究方法,分析澳洲石綿相關肺病與間皮細胞瘤所造成的預期人年損失、預防的效益分析,以及從澳洲許多世界頂尖的研究機構與大學中探討當代分子基因與環境交互作用之先進科技,並學習如何建構台灣的研究基礎架構。此次雙方合作成果預計將以「Estimates of expected years of life lost and lifetime direct medical costs for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patients: data from Taiwan and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為題發表於今年10月之World Lung Cancer Conference。

筆者的研究主題涵括惡性間皮細胞瘤之流行病學及跨國比較臨床診斷及治療之最新進展、基礎致癌機制研究、生物標記(biomarkers)流行病學與國際比較,及法律與政策全方面議題的研究。在澳洲期間,有幸參與Dust Disease Board之認定職業病診斷會議,觀摩審查制度並從此經驗看到石綿暴露的估計算方式,除須注意相關研究文獻的著作,更可以學習此種推估模式需根據不同的產業,並考慮台灣本土的狀況,以發展我國相關疾患的判定所需的暴露評估。此外,與日本北九州產業醫科大學的高橋謙(Ken Takahashi)教授的研究團隊合作,分析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死因資料庫,以PYLL(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量化各國之石綿相關疾患(間皮瘤、石綿肺症)人命損失,作全球跨國比較研究,後續將注重亞澳地區石綿風險。而有關亞洲溫石綿的健康風險(health risk from chrysotile in Asia)研究,角閃石較易致癌的證據之爭議所在,是由於許多動物毒理研究發現角閃石之致癌力較白石綿更強(如青石綿:茶石綿:白石綿=500:100:1),即所謂的角閃石假說(amphibole hypothesis),其相關研究似乎提供溫石綿仍在許多發展中國家使用,尤其是中國及東南亞國家。筆者也將與成大王榮德教授繼續合作,並在雪梨大學Tim Driscoll教授之協助下,預計進行台灣石綿的疾病負荷研究。

此行感想為應發展早期確診石綿相關之間皮瘤的方法學,特別是針對胸膜積水或腹膜積水,包括當代的細胞病理學診斷,加上免疫細胞組織染色法(immunocytochemical staining),輔助以細胞生物學標記,如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FISH)偵測P16 deletion等基因的缺失,來鑑別惡性細胞或反應性間皮細胞增生(reactive mesothelial hyperplasia)等,以及生物標記如soluble mesothelin- related protein(SMRP)在胸膜積水及血清中SMRP之篩檢效用,並且在困難的個案中確定電顯(electron microscopy)型態分析的角色以及執行何種檢驗的最佳時機,建立標準診斷流程。發展預防性間皮細胞瘤之效益評估的方法,早期診斷治療,確認為石綿相關之間皮瘤職業癌症。

此外,研究資源應投入癌症之環境職業性病因的探討,發展這些當代的細胞病理學及細胞生物學標記方法,除了確認石綿相關之職業癌症之病理診斷以提供勞工尋求勞保補償之證據,也可能有助於預後很差的惡性間皮瘤早期診斷,以接受有效治療。台灣早期確診石綿相關癌症的環節亟待突破,許多已發展國家已建立相關技術的制度,應積極尋求國際交流合作契機。以本研究團隊的強項,協助亞洲國家與澳洲進行跨國的流行病研究,如expected years of life lost (EYLL) and/or 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 (QALY)-metric 跨國比較研究(cross-country comparison research),並參考各國癌症登錄、間皮瘤登錄,以及研究的基礎架構,如bio-bank、組織研究庫,逐步由本院與台大醫院合作模式下發展鑑定環境職業性癌症之基礎技術與建構研究網絡,希望能因應將來石綿相關疾患的可能衝擊。台灣的石綿相關健康問題逐漸出現,相關機構應及早重視此一問題、及早投注研究資源,以及計劃建立全國監測機制與預防對策,並建議環保署應儘快全面禁用石綿。

最後感謝本院及國科會經費資助,前往澳洲學習並分享台灣經驗,也具體建立與澳洲學者的合作交流。
《文/圖:環境衛生與職業醫學研究組李俊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