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2 期

研究發展
嬰幼兒服用抗生素/解熱劑與之後發生過敏疾病之關係
NHRI researchers provide suggestive evidence that temporal effect of exposure to acetaminophen and/or antibiotics influences the development of common allergic diseases in later childhood


世界過敏組織(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WAO)估計於2011至2012年,全世界約有30-40%人口有一種以上的過敏症狀,例如:濕疹、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等;過去20年,全球過敏疾病盛行率急遽地上升,其中也包括台灣在內,然而造成過敏發生的危險因子,至今仍未盡明瞭。1980年代後期至1990年代期間,兒童於一歲前使用抗生素(antibiotics)或解熱劑(acetaminophen)治療顯著增加;在1990年代後期,多個研究團隊針對嬰幼兒時期服用抗生素或解熱劑與後續發生過敏性疾病之間的相關性,進行一系列分析探討,然而研究結果並不一致。

本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熊昭所長、蔡慧如副研究員及其研究團隊與成大醫院王志堯醫師的研究團隊共同合作,使用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Research Database, NHIRD)的資料,針對兩個出生世代進行追蹤研究,對於兒童出生一年內服用抗生素或解熱劑是否會增加未來發生過敏免疫疾病(例如:異位性皮膚炎、過敏及過敏性鼻炎)的風險,進行深入探討。研究結果發現兒童出生一年內服用抗生素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風險是未服用抗生素兒童的1.61倍(adjusted hazard ratio (AHR) = 1.6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95% CI): 1.53-1.70)、氣喘為1.38倍(AHR = 1.38; 95% CI: 1.32-1.46)而過敏性鼻炎則為1.41倍(AHR = 1.41; 95% CI: 1.35-1.47)。此外,兒童出生一年內服用解熱劑與出生一年內未服用解熱劑比較,其罹患異位性皮膚炎(AHR = 2.02; 95% CI: 1.92-2.13),氣喘(AHR = 1.66; 95% CI: 1.58-1.74)以及過敏性鼻炎(AHR = 1.70; 95% CI: 1.63-1.77)的風險也較高。以1998年出生世代為例,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降低,而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至4歲後隨年齡增加而下降;然而無論是異位性皮膚炎、氣喘或過敏性鼻炎,出生一年內曾經服用抗生素及解熱劑的兒童發生率最高,曾經服用其中之一藥物的發生率次之,不曾服用兩種藥物的發生率最低(如圖示)。



此論文之研究結果日前已刊登於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期刊網頁上;本研究結果可提供臨床兒科醫師開立處方之參考,並提醒家長正確的用藥觀念,瞭解服用抗生素或解熱劑對嬰幼兒身體免疫以及生長發育,可能造成的影響。
《文/圖: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生物統計與生物資訊研究組黃雅雯、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生物統計與生物資訊研究組蔡慧如副研究員;審校: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熊昭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