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1 期

健康知識
認識棉籽酚
Learning basic information on gossypol


棉籽酚為一種四個苯環所構成的多酚類,自然存在於大部分的棉花葉子、莖、花以及種子中,其中以種子的含量最多,可高達10%(0.1-100 g/kg)。棉籽酚為植物抗毒素,用以保護棉花免於蟲害或病菌侵襲。結構上,棉籽酚可分為(+)和(-)兩種具有光學的鏡像異構物,(+)棉籽酚和(-)棉籽酚通常共同存在棉花中,而大部分情況下(+)棉籽酚會稍微多一點, 棉籽酚的這兩種鏡像異構物有明顯不同的生物效應,(-)棉籽酚的毒性較高,一般研究是使用異構物混合型(±)棉籽酚。

棉籽酚在加工處理時,可能會與蛋白質結合而形成不具活性的物質。依照我國國家標準(CNS)食用棉籽油規範,粗原油需經過規定之加工步驟製成精製油。食用棉籽油經過精煉過程處理,可去除大部分的棉籽酚,而其游離棉籽酚為偵測不到。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於1968年會議結論中提及棉籽油在精煉過後並不會造成問題。但是如果精煉不完全,棉籽酚還是殘留於棉籽油中,而且於精煉過程中加熱,會將棉籽酚轉變成溶解度較差、毒性較低的(+)棉籽酚。

許多研究均顯示不同動物暴露於棉籽酚的毒性具有差異性反應。一般而言,單胃動物如豬對於棉籽酚較為敏感,而反芻類動物因體內發酵作用具有某種程度的棉籽酚解毒效果。2008年澳洲研究指出餵食羊含有高達30%棉籽粕的食物,並無具體棉籽酚中毒證據。根據2009年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的基因毒性試驗評估,棉籽酚並不具有基因毒性。對於體內代謝與排泄,棉籽酚經腸胃道吸收後,在肝臟以葡萄糖醛酸化作用、硫酸化作用及氧化作用方式代謝。1989年也有研究發現棉籽酚所分布的器官以肝臟最高,少部分的含量發現於脾臟、肺、血液與腎中,最後大部分皆經由糞便排出。成人口服(+)棉籽酚之半衰期約為133 hrs、(-)棉籽酚為4.6 hrs、異構物混合型(±)棉籽酚為286 hrs。

目前台灣尚未針對棉籽酚訂定相關食品限量標準。依照2012年衛生福利部公告,棉籽油為可供食品使用原料,而農委會也規定飼料用棉籽粕中游離棉籽油酚最高含量為0.04%。

全文摘錄自本院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網頁「棉籽酚(Gossypol)毒性文獻摘要」。
《文: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何佳琪博士後研究員、林靜芳研究助理;審校:林嬪嬪副主任;圖:NCBI PubChem Comp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