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0 期

人事動態
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李敏西副研究員升等為研究員
Dr. Min-Shi Lee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Vaccinology has been promoted to Investigator


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李敏西博士自2014年4月起升等為研究員。

李博士在1999年取得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學位後,服務於美國MedImmune疫苗公司。2005年起受聘於本院疫苗研發中心擔任副研究員乙職,積極投入疫苗研發,致力於H5N1流感及腸病毒71型疫苗之開發,2010年轉任感染症研究組(疫苗研發中心與感染症研究組於2011年合併為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同年榮獲「國衛院年輕學者學術成就獎」。

李博士研究團隊進行H5N1流感疫苗微載體狗腎(MDCK)及猴腎(Vero)細胞之製程開發,該團隊於2006-2007年在猴腎細胞馴化出高成長病毒疫苗株2株,其病毒效價提高100倍,且於2009年證明此疫苗株適合在猴腎細胞微載體細胞培養系統進行大量生產,此疫苗株已獲得美國及台灣專利,該團隊進而利用此疫苗株來建立反向基因工程(reverse genetics)平台並製備A型流感高 成長疫苗株,已成功應用在H3N2、H5N1 clade 2 等亞型,目前正應用在台灣特有H5N2疫苗株之製備,大幅提升此疫苗株的商業價值,此猴腎細胞培養技術於2011年榮獲「第8屆國家新創獎」肯定。

此外,李博士研究團隊於2006年開始與林口長庚醫院合作執行「腸病毒71型流行病學世代追蹤研究」,目的在瞭解腸病毒71型母體抗體的消退速度,並估算腸病毒71型相關的手足口病的年齡別發生率,作為將來設計臨床試驗及制定疫苗政策的參考。研究結果發現6個月大嬰兒的腸病毒71型母體抗體99%皆已消失,而1歲以下嬰兒是腸病毒71型重症的高危險群,因此疫苗研發應針對6個月大以下的嬰兒。針對2008年台灣再度發生腸病毒71型全國性大流行,進一步計算2008-2009年嬰幼兒的腸病毒71型的年齡別發生率:6月大、7-12月大、13-24月大及25-36月大分別為1.71、4.09、5.74 及4.97每100人年,此發現有助於估算腸病毒71型之疾病負擔及設計疫苗臨床試驗。2008年,台灣再度發生全國性的腸病毒71型疫情,研究團隊分離住院病例與新生兒世代的22株腸病毒71型病毒,發現其中21株為B5基因型且基因序列近似於東南亞近年的流行株,這些成果有助於未來防疫政策之規劃。

李博士擔任副研究員期間於國際知名期刊共發表18篇期刊論文,其中8篇的Impact Factor是排名前10%或大於6;此外,李博士獲得1項國外專利及1項國內專利。
《文/圖:編輯中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