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8 期

院務紀事
赴「日本神經生物學會年會」發表研究成果與學術交流
Report on the 55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Neurology


筆者為本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邱英明特聘研究員實驗室的研究助理,此次前往日本參加第55屆日本神經生物學會年會(55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Neurology),主辦單位為日本神經生物學會(Japanese Society of Neurology),該學會主要是結合臨床神經科醫師與基礎神經科學家的學術性組織。創會主要目的是結合神經科學及神經生物學對於神經性疾病的研究,並致力於開發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相關治療。日本神經生物學會至今會員已超過8,000人,其中有5,000人為神經科醫師,為使會議的討論與交流更加國際化,近幾年更是廣邀各國學者參與討論。今年大會在日本九州福岡市舉行,自5月21至24日為期4天,演講活動主要在福岡國際會議中心(Fukuoka International Congress Center)及Fukuoka Sun Palace舉行;每日的壁報報告與廠商展演則在Fukuoka Kokusai Center舉行。

此次筆者所發表的壁報內容主要是探討人類纖維母細胞(FGF1)之啓動子(FGF1B)於體內的調控。為達到此目的,邱英明特聘研究員的研究團隊將人類纖維母細胞啓動子(FGF1B)與報導基因-綠色螢光蛋白(GFP)的基因結合後,藉由基因轉殖的方式得到F1B-GFP轉殖基因小鼠。為確定人類纖維母細胞啓動子能成功的在小鼠體內被活化,研究團隊使用RT-PCR技術及新鮮腦片觀察,由此兩個實驗結果確認了FGF1B能在小鼠腦內被活化進而產生報導基因-綠色螢光之RNA,同時也證實能在小鼠腦內觀察到自發綠色螢光的細胞。為瞭解綠色螢光細胞的特性及其切確分布位置,研究團隊將F1B-GFP轉殖基因小鼠的全腦進行組織切片,並使用組織免疫螢光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技術去標定FGF1B所表現的細胞(F1B-GFP positive cells),研究團隊發現F1B-GFP positive cells在小鼠腦內依其分布位置及細胞形態主要可區分為兩種不同的族群(populations)。第一個族群的F1B-GFP positive cells主要表現在腦室系統(ventricular system)的周圍,第二個族群則是有著長細胞絲分布在腦室以外的區域。

先前的實驗已證實在大鼠及小鼠腦中,FGF1會表現在腦室的室管膜細胞(ependymal cells),因此使用2種室管膜細胞的標定抗體vimentin和S100β與F1B-GFP positive cells進行雙重染色。結果顯示,F1B-GFP positive cells與vimentin或S100β會同時標定在室管膜細胞,因此證實第一族群的F1B-GFP positive cells屬於室管膜細胞,並表現在整個腦室系統中。由於人類FGF1B主要在神經組織中被活化,因此使用神經細胞專屬抗體NeuN與F1B-GFP positive cells進行雙重染色。實驗結果證明,第二種族群的F1B-GFP positive cells是神經細胞。此外,研究團隊亦使用酪胺酸羥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抗體進行組織螢光染色,證實在第二族群中有一些次族群(subpopulation)的F1B-GFP positive cells是多巴胺神經細胞(dopaminergic neuron)。綜合實驗結果,研究團隊已成功將FGF1B於小鼠腦中活化,達到活體及體內觀察的目的。藉由組織免疫螢光染色也首次證實,在室管膜細胞中FGF1B可被活化並表現綠色螢光蛋白。另外,有一部分的F1B-GFP positive cells是屬於多巴胺神經細胞並表現在一些與帕金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相關的重要腦區如中腦腹側被蓋區(ventral tegmental area)與縫核(raphe nuclei)。目前已知FGF1與神經退化性疾病例如帕金氏症和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等有關,因此未來F1B-GFP轉殖基因鼠可提供作為動物疾病模式,深入探討在神經退化過程中FGF1B所參與的機制與調控。

此次參與日本神經生物學會主要重點在於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研究及藥物治療方式之新知。除了參加大會邀請的臨床醫師與學者的演講以外,中午時段則是大會與多家藥廠合作的演講。其中由FP Pharmaceutical Corporation所贊助的演講說明目前帕金氏症的最新治療,藉由AAV-2基因治療(gene therapy)結合GDNF成長因子直接以專利注射器注入病人腦內,受試病人的狀況恢復良好,除安全性提升,AAV-2基因治療也宣稱能達到永久治療的效果。閉幕式演說則邀請Tohoku大學醫學院的Dr. Mari Dezawa對於他們所發現的Muse cells (Multilineage-differentiating Stress Enduring cells)其功能及目前的研究進行演說。該實驗室目前証實各組織中皆能分離出Muse cells,此細胞能經由嚙齒動物的尾巴血管或耳後血管注射的方式送入體內,並且能修復損傷,完成功能之恢復,包括腦損傷、心臟血管的修復、糖尿病所造成的傷口復原等。經由測試亦證實Muse cells注射入裸鼠即使經過6個月的觀察仍然不會有腫瘤產生,而胚胎幹細胞(ES)及誘發性幹細胞(iPS)則在注射後8至12週就會有腫瘤產生,強調Muse cells進行體內實驗的安全性。目前Muse cells也即將進入人體試驗階段。

另外,大會為推廣民眾教育,有幾場公開演講講者使用日語及日文投影片,並在現場準備耳機給外國與會人士,進行同步英語口譯,並在講台側邊放上英文投影片供外國與會人士觀看。大會會長Dr. Jun-ichi Kira演講便是以此形式進行,演講內容為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的研究,已發現該疾病在日本有環境因素(北日本案例多於南日本)及性別差異(女性多於男性),而且目前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進而探討目前在動物疾病模式上的研究成果,現場座無虛席。這樣的群眾教育很值得學習,讓科學研究不是只有專家學者能參與討論,更讓有興趣的民眾能聽得懂並且也瞭解臨床及基礎研究的重要性。此外,為鼓勵女性科學研究人員,大會更安排一個時段請各國女性神經科醫師及研究人員討論女性研究人員於此領域的工作及研究心得。

參與此次日本神經生物學會年會受益良多,除了與各國研究人員進行討論並吸收新知外,同時也體認到日本對神經科學研究的進步與嚴謹,以及大會對於與會人員的貼心安排。在此感謝邱英明特聘研究員的推薦,也非常感謝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們給予此出國進修學習的機會。另外,也感謝日本神經生物學會的委員們對於壁報報告的支持,提名此壁報為Best Poster Presentation Award之一,並給予travel award這個殊榮。
《文/圖: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陳玫束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