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1 期

人事動態
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許志成副研究員升等為研究員
Dr. Chih-Cheng Hsu of the Institute of Population Health Sciences has been promoted to Investigator


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老年醫學研究組許志成醫師自2014年7月1日起升等為專任研究員。

許醫師為陽明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及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碩士,2000年取得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學博士學位。許醫師於2001年加入本院醫療保健政策研究組(2008年整合為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簡稱群健所)擔任助研究員,2006年升等為副研究員,2011年擔任群健所老年醫學研究組副研究員兼主任,今(2014)年擔任副所長一職。

許醫師研究領域為糖尿病流行病學及糖尿病腎病變、慢性腎臟病及末期腎臟病與老人肌少症等。2003年起,許醫師研究團隊結合台灣北、中、南5家醫學中心與教學醫院共同執行糖尿病社區聯合照護網絡計畫,利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配合隨機分派設計,將糖尿病病患分為有無衛教介入組,進行介入研究,並長期追蹤病患,瞭解他們所接受之治療及併發症發生情形,以供擬定台灣地區糖尿病管控目標及方法之參考。許醫師研究發現,透過糖尿病衛教師與營養師的介入,能有效改善第2型糖尿病病患的血糖控制。許醫師進一步利用此一實證資料發現高胰島素阻抗、高血壓、高血糖、血中鐵蛋白濃度偏高及吸菸行為皆是糖尿病腎病變的重要危險因子,而罹患糖尿病除了會增加傳統心血管疾病及大小血管併發症外,對癌症與神經退化性疾病(如老年癡呆、帕金森氏症、憂鬱症等)也都有顯著之影響。許醫師研究團隊透過藥物流行病學的研究,亦進一步發現糖尿病用藥(metformin)不僅可以減少癌症發生率,且組合使用metformin和sulfonylureas兩種降血糖藥物時,可有效降低發生失智症的風險。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奠定了未來本土性糖尿病臨床研究的重要流行病學基礎。

在腎臟病研究方面,許醫師團隊發現台灣的高末期腎臟病發生率可能與民眾對慢性腎臟病的認知不足有關,估計約有九成慢性腎臟病患不知道自己有腎臟病,許醫師建議於醫療體制方面建立腎絲球過濾率(GFR)自動回報系統機制,以及早建構完整與全面性的慢性腎臟病防治政策體系。許醫師也與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國民健康署、台灣腎臟醫學會合作,建立全國性末期腎臟病監測資料庫與監測指標,期能提供慢性腎臟病及末期腎臟病相關衛生政策及臨床研究之依據。此外,在腎臟病的危險因子方面,發現嚼食檳榔是慢性腎臟病的一項獨立危險因素,顯示政府更應積極推廣戒食檳榔的政策。另外,近兩年來,許醫師更積極整合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包含腎臟科、新陳代謝科、心臟科及婦產科醫師、實證醫學專家、營養專家、衛教師、藥師等100餘位),共同討論研發本土性慢性腎病變的照護準則,預計於2014年底出版針對本土性慢性腎臟病的實證臨床診療指引,以提供慢性腎臟病臨床照護執行參考。

在老年醫學研究方面,許醫師參與「台灣中老年健康因子及健康老化長期研究」,設計及監督該計畫中的臨床檢驗。衰弱是老化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生理與病理現象,而肌少症(sarcopenia)為衰弱症之一重要面向,在老年照護中若能及早發現,可避免其後續進行至失能、共病和死亡的後果。許醫師邀集台灣大學醫學院暨附設醫院、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中國醫藥大學暨附設醫院及中山醫學大學成立「Sarcopenia and Translational Aging Research in Taiwan(START)」研究團隊,集結各醫學中心與研究機構資料庫,從事本土化肌少症之流行病學研究,目標為建立台灣本土肌少症評估指標與定義,以作為診斷及轉譯醫學研究之依據。

許醫師擔任副研究員期間於國際知名期刊共發表65篇期刊論文,成果豐碩。
《文/圖:編輯中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