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9 期

院務紀事
本院與教育部高中生物學科中心共同舉辦「認識疫苗」進修研習
NHRI and Biology Education Resource Center co-organize enrichment program in Vaccinology for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現今全球化與國際交流的頻繁,感染性疾病很容易迅速擴散,為有效杜絕傳染病的發生,疫苗是最佳預防方式;而國民教育對於疫苗學相關的課程不足,多數國人對疫苗仍是懵懵懂懂,許多知識來自網路、坊間的報章雜誌,眾說紛紜。由於本院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環毒中心)於先前舉辦研習活動「普通高級中學103年度精進學科中心工作團隊成長策略聯盟」的反應良好,遂由教育部、生物學科中心學校-國立新竹高級中學、環毒中心與本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感疫所)於8月12日再次合辦「認識疫苗」的研習課程,參加對象為生物學科中心的種子教師,目的是帶給教師對於疫苗的相關新知,以利教師發展相關教材、教案,將疫苗發展的新資訊,融入目前中學教育在疫苗領域之課程。

首先,由感疫所齊嘉鈺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介紹疫苗與疾病防治。當日恰逢台南市下起超大豪雨,甚至達停班停課標準,齊醫師仍趕至竹南講授研習課程,豪雨絲毫不減齊醫師的講解熱情。第一堂課中,齊醫師首先自疫苗的免疫學原理切入,讓與會的教師們瞭解需要自1歲以內的嬰幼兒開始接種疫苗的原因,以及不同種類的疫苗注射後,所引起的免疫反應及抗體產生效價不同,因此需要不同的接種次數。此外,課程內容亦包括了疫苗的基本成分、疫苗的接種方式、預防接種的時間表,以及臨床上對於接種疫苗的禁忌,並透過臨床觀察的相片紀錄,與老師們分享常見接種部位的反應,最後則介紹不同的疫苗對控制傳染病的影響。在課後討論的時間裡,老師們踴躍地提問,諸如:健康檢查中發現沒有B肝抗體的原因及處理方式、不同的減毒活性疫苗的接種時程及避免同時施打的原因,以及肺炎鏈球菌疫苗等相關問題。齊醫師除了解答疑惑外,也一一澄清一些疫苗接種的迷思,期望透過課程的介紹,讓與會教師們對疫苗接種實務有更正確、清楚的認識。

隨後,感疫所李敏西研究員接續介紹了關於疫苗的種類、研發流程與安全評估。在疫苗的種類上,初步分為減毒活性疫苗、去活化疫苗與核酸疫苗三類。減毒活性疫苗的開發可藉由致病微生物在不同宿主間的限制性、對溫度的感受性、毒力基因的修飾,以及微生物載體(live microbe vector)等策略,達到減毒效果。在去活化疫苗部分,則依疫苗的成分,分別列舉並說明了各種不同類型,包括完整微生物顆粒、類毒素、多醣體、純化的微生物蛋白、重組蛋白與類病毒顆粒。此外,亦介紹了核酸疫苗的發展與疫苗製程的滾動瓶、生物反應器與微載體等工具。最後,再舉歐盟為例,說明了疫苗臨床試驗在因應大規模疫情爆發時,申請大流行用流感(pandemic influenza)疫苗上市許可證所需的臨床實驗資料,因防疫的急迫性而有不同於平時的要求。過程中,引發了對於疫苗的廣泛討論,包含疫苗的安全性、疫苗研發的期程、疫苗臨床試驗與專利的規範、流感疫苗病毒株的挑選與製作、國際上的流感疫苗供應現況及未來趨勢、疫苗廠在不同疫情等級下的運作策略。在陸續的說明與討論下,讓與會者能感受到疫苗從開發到取得許可上市,須包含多個面向的團隊合作,進一步豐富了種子教師對於疫苗開發相關領域的興趣與新知,與會老師在下課後繼續詢問相關問題,並邀請李敏西研究員協助後續相關教材的製作與討論。

下午,由黃一旭執行長介紹本院生物製劑廠的角色定位、任務與目前正在執行之政府委託製造上市產品,包含結核桿菌疫苗(BCG)及抗蛇毒血清;另外亦詳細說明生物製劑、新藥開發、製造、測試及申請流程,以及藥品品質之要求、品質系統的目標與執行、品質文件保存與紀錄之重要性以提供清楚可追溯之文字紀錄,降低口語與非正式傳達的風險。也介紹了對於轉譯研發上巿藥之過程,並以流感疫苗為例解說疫苗製造之步驟與流程。最後帶領種子教師們實際參觀工廠、中央控制監測系統與設備介紹。其間老師們提問踴躍,當老師們聽到各國同種毒蛇毒性可能不同後,對於國外走私保護動物與棄養憂心忡忡。黃執行長亦將政府默默耕耘、不遺餘力照顧人民健康安全的努力傳達給老師,並期許他們帶回去給莘莘學子們。

本院負教育之使命,本研習自疫苗接種的免疫學原理談起、緊接著談疫苗施打政策、接種禁忌、打破疫苗施打的迷思、認識疫苗的種類、製造方法與流程、嚴謹的品質管控、臨床試驗設計、國際疫苗供應現況及未來趨勢,再加上實地訪視,一系列完整的介紹,相信種子教師們對疫苗已有完整的概念,並將知識傳達給下一代,對知識的傳承相當有意義。
《文/圖: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江百善研究助理、羅淑婷研究助理、詹少嫻生物製劑廠行政業務室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