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4 期

健康知識
淺談水資源
Water resources


前言
「水資源」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自然資源,尤其在我們居住的台灣。台灣島地形陡峭,河川不長但落差大,加上雨季多集中在梅雨與颱風季節(每年4至10月間為豐水期),因此山區降雨後,河水快速暴漲並迅流入海;然而到了乾季(11月至次年3月為枯水期),河川多呈乾涸狀;這種二極化的現象,非常不利水資源的儲存與利用。

台灣的年平均降雨量雖達2,510毫米,高於世界平均值;惟降雨分布並不平均,多集中於每年4月至10月(約占總降雨量約77%);因此,可資利用之降雨量僅約20%至25%。從「開源」與「節流」的角度來看,要如何解決我們所面臨的水資源缺乏困境,惟有積極提升用水效率,避免水資源的浪費,方能達成「水資源永續利用」目標。

21世紀水資源經營管理之理念,除了滿足人類用水基本需求外,更必須同時確保生態體系的完整性及人類的永續發展。因此,在規劃水資源開發時,並在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前提下,應以積極的態度來推動水資源有效利用,以期能合理且有效率地利用水資源。這樣的概念,可從經濟部水利署歷年來所積極推動將「雨水貯留」與「中水再利用」列為建築設計的重要方向可窺其重要性,期以落實水資源得以永續利用。

雨水貯留與中水利用供水
所謂「雨水貯留供水系統」,係將雨水以天然地形或人工方法予以截取、貯存,經簡單淨化處理後作為民生用水之替代性水源;其系統基本流程為:集水→導接→處理→貯水→使用等。一般做法,多以屋頂集流雨水,經過適當處理及貯存,再以供水系統引用為雜用水、空調補充水或景觀噴灌使用水等,可達到水資源有效利用之目的,並可節省珍貴自來水源及降低水費等。

所謂「中水利用供水系統」,即利用供水系統將建築基地內的生活雜排水(如洗澡水、洗手水、輕度使用之污排水等),匯集處理控制並達到一定水質標準後,在一定範圍內重複使用於非與身體接觸用水及非飲用之再生水之處理系統。依據水力署的統計資料,在一般性日常使用總水量中,廁所沖洗約占35%,如能把自來水改用中水來沖廁,省水效益極為可觀。

上述二大節水系統,中水利用供水如與雨水貯留供水相較,其淨化設備等相關設置費用較昂貴,但相對水源穩定;因此,二大系統搭配運用將對於整個水資源的利用,具有實質的貢獻與正面的意義。

竹南院區水資源之管理
本院竹南院區建院工程於規劃初期,即已導入綠建築標章精神,規劃設計完成後於建築執照核准同時亦取得綠建築7大指標評估系統(2003年增為9大指標)中之「基地保水」註1、「廢棄物減量」、「污水垃圾改善」、「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水資源」等6項指標候選證書。

「水資源」指標,其二大宗旨即希望能積極利用雨水與生活雜用水循環再利用(開源),並搭配設計採用省水器具(節流)來達到節約水資源的目的。竹南院區建築群中之行政暨研究大樓、圖書暨資訊大樓、研究大樓等3棟主要建築物,均取得本項指標候選證書,其目的主要在於建築物設置及使用時能對水資源的利用盡一分心力。

依此指標精神,本院竹南院區建置時,除採用具省水標章的衛生器具(如水龍頭及電眼感應二段式沖水小便斗等)外,另就水資源開源部分則採行下列二項措施:
  1. 雨水回收計畫:建置雨水回收系統,收集院區大樓屋頂雨水及景觀雨水註2,分別貯留於建築物筏基坑及滯洪池,經過濾後供院區空調冷卻水塔及噴灌系統用水等使用。
  2. 中水計畫(中水再利用):基地內布設專用管線引流科學園區竹南基地污水廠初步處理後之中水,於院區機電中心地下室設貯存與過濾設備,淨化後以泵浦送至各大樓作為衛生器具沖刷用水註3
結論
台灣年降雨量雖為世界平均值的2.6倍,然因天然地理、地形條件的限制,加上對環保、生態的尊重與努力,水資源對我們而言已成最珍貴的天然資源,亟需大家共同努力與珍惜,以達資源永續利用的目標。

註1:基地保水指標中,所謂「保水性」指的是建築基地涵養水分及貯集雨水的能力,之後逐漸滲透至土壤底層;目的在於營造生物多樣性環境、緩和都市熱島效應及降低公共排水的設施容量等。竹南院區建院工程取得之「基地保水」指標,主要規劃措施為下列二大項:
(1)透水鋪面-透水磚、連鎖磚運用於大面積停車場、車道或步道及留設大面積植被透水地表。
(2)雨水貯留-基地內規劃3處滯洪池;設置3處低窪綠地及雨水貯留之微氣候調節等。
註2:竹南院區建築物雨水貯留系統中,屋頂集水面積約18,900 m2;建築物筏基貯水槽容積約4,300 m3
註3:近三年來,本院中水(回收水再利用)的年平均使用量約14,000至15,000噸左右。
《文:營繕設管中心巫管明郎主任;圖:編輯中心劉盈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