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0 期

會議報導
2015 NHRI Research Day優秀論文口頭報告、壁報論文及優秀研究助理獎勵評選活動紀實
NHRI announces recipients of Research Day Awards for Outstanding Papers, Posters, and Research Assistants


為鼓勵本院年輕研究人員踴躍發表論文及表彰本院研究助理對研究工作之傑出貢獻,特於3月16至17日辦理2015 NHRI Research Day,進行優秀論文口頭報告、壁報論文及優秀研究助理評選活動暨頒獎儀式。除到職滿一年之博士後研究員及博士班4年級以上學生須發表論文外,亦開放其他年輕研究人員自由投稿,本年度參與口頭報告有16篇(含單位推薦及自由投稿)及壁報論文146篇;而本年度獲得單位推薦參與評選之優秀研究助理共計有32名。

評選作業:由院內研究人員組成評選委員會
  1. 口頭報告組:由各單位推薦人選,推薦人數為該單位應投稿人數5%(採四捨五入至整數位計算);若單位中應投稿人數少於9人者,則由單位自行決定是否進行推薦,並開放自由投稿,於Research Day進行英文口頭報告,競爭傑出、優選及佳作獎。
  2. 壁報展示組:投稿分為三領域,共收到基礎醫學領域75篇、應用醫學領域45篇與臨床醫學/公衛26篇,各領域取前10%之優秀壁報論文。
    基礎醫學領域之論文篇數為其它領域之2倍,故評選委員分2群。
  3. 優秀研究助理:採二階段審查,第一階段由單位推薦,第二階段於Research Day進行評選,擇優取21名予以獎勵。


本年度優秀論文口頭報告傑出獎及優選獎獲獎人研究內容介紹如下:
傑出獎:施佑宗博士
施博士目前為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裘正健研究員實驗室之博士後研究員。

動脈粥狀硬化最易發生於血流紊亂處,例如動脈血管分岔處,而相較於直段血管處,分岔處的血流型態屬於低速的擾流,其產生之震盪型剪力證實可誘發動脈粥狀硬化,但擾流參與血管功能異常或病變之分子調控機制仍未被研究及釐清。研究團隊利用實驗用豬模式及高能分析技術磷酸化蛋白學質體學,針對血管分岔處及直行段偵測受到不同血液剪力影響的內皮細胞,找到約1,000個受剪力調控的磷酸化胺基序列,其中系帶蛋白Vinculin的絲胺酸Serine第722位(VinS722P)受到擾流刺激後,具有高度磷酸化的現象。進一步,研究團隊利用人體基因組資料庫、新穎體外流體系統與螢光共振能量轉移技術(FRET),找到擾流誘發上游調控磷酸酶b-adrenergic receptor kinase(GRK2)活化,直接影響VinS722P的累積,導致Vinculin的蛋白質結構關閉,使得Vinculin與連環蛋白(α/β-catenin)和鈣黏蛋白(VE-cadherin)脫離,最後造成內皮細胞間隙打開。不僅如此,研究團隊再結合體內動物疾病模式,包括動脈硬化小鼠、大鼠之腹部主動脈再狹窄模式,並與患有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換心病人的臨床檢體比較證實,擾流藉由活化GRK2與磷酸化Vinculin導致血管分岔處內皮細胞間隙蛋白打開後,影響內皮層通透性的增加,而如此通透性增加與動脈硬化斑內巨噬細胞的累積,呈現正向關聯性。此研究揭露擾流誘發GRK2活化與新穎磷酸化蛋白Vinculin生成,為動脈粥狀硬化形成之重要生物標記與機制。

優選獎:賴瑞華博士
賴博士目前為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莊志立研究員之博士後研究員。

探討腸病毒中樞神經感染之宿主因子與其作用機制。高血糖常存在於腸病毒71型所造成的中樞神經感染與心肺衰竭等重症病患;研究團隊與本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周彥宏副研究員實驗室合作,利用腸病毒71型感染模式動物之hSCARB2轉殖小鼠進行研究,發現以胰島素降低病毒感染後之高血糖,可以減少腦幹發生腦炎,並增加小鼠存活率。進一步發現病毒與高血糖會調控微型核糖核酸來影響中樞神經感染;以微型核糖核酸之antagomir處理腸病毒71型感染小鼠,可以顯著降低腦幹之腦炎及增加小鼠存活。此外也發現微型核糖核酸可以直接調控神經細胞中IGFBP5的表現,藉此影響腸病毒感染所造成之細胞凋亡與病毒複製。進一步研究顯示,IGFBP5會抑制腸病毒蛋白VP1與內質網壓力與細胞自噬調節蛋白GRP78的結合,並調控病毒所引起的細胞自噬作用。研究更發現腸病毒會透過高血糖來促進病毒的神經毒力(neurovirulence),此一現象是透過調控微型核糖核酸與IGFBP5之訊息傳導。重要的是,本研究顯示胰島素與微型核糖核酸antagomir可能具有治療腸病毒重症患者之療效。

優選獎:范吉炫同學
目前為癌症研究所黃智興研究員的博士班學生。

探討關於血管之內皮細胞進行間質化(即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簡稱 EndoMT)會刺激大腸直腸癌細胞獲得幹細胞特性。腫瘤組織內不只是腫瘤細胞,也包括有巨噬細胞等其它型式的細胞,巨噬細胞會分泌osteopontin刺激內皮細胞進行EndoMT而表現及分泌出大量的溶解性Jagged-1,這些Jagged-1會透過Notch訊號路徑刺激大腸直腸癌細胞獲得幹細胞的特性,例如能誘導大腸直腸癌細胞表現幹細胞表面分子標記CD133及CD326,並且刺激癌細胞在3D懸浮培養下由一顆細胞,形成一群細胞聚集的類球體。另外,在NON-SCID老鼠實驗裡也觀察到50顆Jagged-1所誘導的CD133+/CD326+癌細胞,就能夠在NON-SCID老鼠皮下形成腫瘤。在機制方面,溶解性Jagged-1誘導癌細胞幹性時需有TCF12的參與,Jagged-1藉由Notch刺激大腸直腸癌細胞內TCF12的表現,並與Nanog及Oct-4形成蛋白質複合體,結合在CD133及CD326基因promoter區域上的E-box,以促進其基因的表現。除此外,110位大腸直腸癌患者血清中也偵測到比正常人高10倍量的Jagged-1被釋放出,這些研究成果明白顯示溶解性Jagged-1有希望成為大腸直腸癌新一代的預後及治療標的分子。

優秀論文獲獎名單如下(依照單位及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優秀壁報論文獲獎名單如下(依照單位及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優秀研究助理獎勵獲獎名單如下(依照單位及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文/圖: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施佑宗博士、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賴瑞華博士、癌症研究所范吉炫同學提供;學術發展處蔡雨軒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