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8 期

研究發展
老人肌肉量與死亡風險的關係
NHRI researchers investigate skeletal muscle mass and risk of death in an elderly population


「瘦一點」一直是大家追求的健康目標,又有一說是「老人胖一點才好」,但是本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潘文涵合聘研究員與莊紹源助研究員研究團隊發現,「肌肉量(skeletal muscle mass)」才是影響老人死亡風險的重要關鍵之一,肌肉量較低的(最低的25%)老人其死亡風險會增加1倍。 研究團隊指出,若是老人有足夠的肌肉量,表示老人較為健康、死亡風險較低、生活品質較好,所以建議老人應該重視增加肌肉的營養與食物,並保持動態的生活習慣與嗜好,以維持足夠的肌肉量,確保身體健康與生活品質。

這項研究係針對1999年至2000年間《國民營養與健康調查》所訪談的1,512位老人,進行9年的追蹤,分別探討身體質量指數(BMI)、身體肌肉量與老人死亡風險的關係。

肥胖是全球最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之一,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將肥胖防治與控制列為重要的國民健康促進議題。研究已經證實身體累積過多的脂肪會增加高血壓、糖尿病與心臟血管疾病,以及部分癌症的發生風險,BMI為廣泛評估肥胖的指標,也有許多文獻支持肥胖與慢性疾病發生的風險呈現正相關的現象,所以,全球公共衛生學界一直以來都著眼在調整體重至理想的BMI範圍內,以降低疾病風險。然而,在老年人中,BMI與死亡風險的關係常呈現U形或反J形,使得對老人做體重控制之建議時,產生困擾。

本研究雖然同樣發現:老人BMI與死亡率的關係呈現反J型關係,即: BMI小於22(正常偏瘦)、介於22-24(正常)、介於24-27(過重)與大於27 的死亡率,分別為5.73%、4.02%、3.27%與3.69%,顯示體重最輕的老人有最高的死亡風險,過重的老人有最低的死亡風險;但是,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發現,肌肉量的多寡與死亡率呈現清楚的閾值關係(即在閾值的一邊風險明顯增高,在另一邊風險明顯較低)。

研究團隊將老人的身體肌肉量區分為4個等分,結果肌肉量最低的這一組死亡率最高,為6.72%(每年)。另外3組的死亡率則沒有明顯差異,分別為3.76%、3.25% 與3.50%。也就是肌肉量最低的(四分之一等分)老人相較於其他老人(四分之三等分),會增加1倍的死亡風險。研究團隊指出,測量是否有足夠的肌肉量,是評估老人死亡風險高或低的有效工具,是以應該將身體的肌肉量視為篩選高風險老人之重要指標,而不再強調降低或增加BMI或體重。

肌肉的質量與能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緩慢下降,特別是超過50歲以後,肌肉的退化會越來越明顯。建議老年人在體能活動方面一定要長期且規律的運動,除了要多樣化,更要考慮納入符合自己能力的肌力或阻抗性訓練的運動。適當的肌力訓練,可以有效維持或增加身體的肌肉量。然而單靠體能活動並不夠,沒有好的營養配合,肌肉生成亦會受限,因此在飲食方面,建議老人不但要重視6大類食物的均衡攝取,確保有足夠且優質的蛋白質作為肌肉生成的原料,以及攝取充足的蔬果以減緩慢性發炎現象,幫助蛋白質的運用。此外,開始做肌肉訓練時,最好能請教專業復健師,以避免運動傷害。

本研究成果備受重視,刊登在2014年7月份《營養、代謝與心血管病 (Nutrition, Metabolism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期刊上。
《文/圖:秘書室賴瑨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