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2 期

研究發展
抽菸可藉由表觀基因變異而啟動口腔細胞癌變
Cigarette smoking might involve in oral neoplastic transformation through epigenetic aberrations


本院癌症研究所(簡稱癌研所)口腔癌團隊2013年的研究發現,本國有抽菸、喝酒及嚼檳榔習慣的口腔癌病患之腫瘤細胞,帶有嚴重的表觀基因體(epigenome)異常,許多抑癌基因可能因啟動子區域(promoter region)過度甲基化而靜默(silenced)1。據此,癌研所李家惠助研究員實驗室提出假說,認為口腔細胞表觀基因體可能因暴露於菸、酒、檳榔而引發變異,導致抑癌基因啟動子區域過度甲基化而靜默,因而促進口腔癌的發生。為驗證此假說,李博士實驗室將未癌化及半癌化的口腔細胞株2加以香菸濃縮物3(cigarette smoke condensate, CSC)(圖一)處理。

實驗結果顯示,香菸濃縮物確實會引發口腔細胞基因體的甲基含量,並且也使DNA甲基轉化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 DNMTs,為細胞中負責基因體的甲基化修飾之主要酵素),DNMT1及DNMT3A大量聚積於細胞核。經由基因表達圖譜(gene expression profile)及基因體甲基化圖譜(methylation profile)交叉比對分析,以及後續的定量性甲基化聚合酶鏈鎖反應(methylation-specific PCR),實驗發現抑癌基因LDOC1啟動子區域的甲基化對香菸濃縮物異常敏感。當未癌化的口腔細胞株暴露於香菸濃縮物中3週,LDOC1啟動子區域已高度甲基化,並伴隨基因表達靜默。值得一提的是,LDOC1即是李博士實驗室在2013年於抽菸、喝酒及嚼檳榔相關聯的口腔癌腫瘤組織中所鑑別出,位在X染色體中的抑癌基因,有高達89%的抽菸喝酒嚼檳榔相關聯的口腔癌腫瘤組織中,LDOC1啟動子區域顯示過度甲基化。當未癌化的口腔細胞株剔除LDOC1基因表達後,增生速率顯著增加,並且在軟瓊脂上形成細胞群落,顯示可能開始走向癌化。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顯示,近七成的口腔組織中的LDOC1都有高度表達,但53.3%的口腔癌前病變組織、47.6%的1期及64.3%的2期口腔癌組織中則不表達或程低度表達 (圖二)。由於肺癌是與抽菸關聯性最強的癌症,研究團隊也好奇LDOC1在肺組織中,是否可能也因暴露於香菸而減少表現?初步搜尋臨床檢體的基因表現圖譜顯示:相較於從未抽菸者與戒菸者,LDOC1在抽菸者的肺組織中基因表達顯著減少;有抽菸(每年多於10包)的非小型肺細胞癌患者,則腫瘤組織的LDOC1表達也較正常人的肺組織顯著減少;此外,小型肺細胞癌(此為與抽菸關聯性最強的肺癌)的腫瘤組織中,LDOC1表達更較正常人的肺組織大幅減少(圖三)。這些數據暗示,抽菸也可能引起肺組織LDOC1基因表達缺失,至於LDOC1在肺癌中是否也扮演抑癌基因角色,尚須進一步探討。李博士實驗室的這項研究,證實了抽菸可藉由引發口腔細胞表觀基因體變異及抑癌基因LDOC1過度甲基化,而促進口腔癌發生,而香菸這樣的表觀基因體效應很可能也與肺癌的發生有關,為抽菸致癌的途徑提出新解。相關論文發表於國際期刊 Oncotarget (2015/7/10)。



1靜默(silenced):基因靜默指基因沒有表現
2本研究採用之2株永生未癌化口腔細胞株CGHNK2及CGHNK6,是由長庚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鄭恩加老師提供。
3由本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林嬪嬪博士提供。
《文/圖:癌症研究所李家惠助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