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5 期

研究發展
2001至2013年台灣地區40歲以上國人自述白內障盛行率的時間趨勢與久坐的關聯性
NHRI researchers investigate the time trend of prevalence of self-reported cataract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prolonged sitting in Taiwan from 2001 and 2013


根據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有3900萬的失明人口,其中白內障(51%)為主要失明原因,其次為青光眼(8%)及老年性黃斑部病變(5%)。白內障除了是失明的主要原因,所造成的醫療成本也很高。美國2004年的研究報告指出,40歲以上成人眼疾醫療支出費用中白內障占19.21%,而其中又以65歲以上白內障患者居多(占68.6%)。台灣自1993年起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ageing society),65歲以上人口在2012年達到11.2%,估計2018年即將達到14%的高齡社會(aged society),而到了2025年將超過20%而成為超高齡(super-aged)社會;在這種增長速度下,老年性疾病的醫療負擔將不斷衝擊未來的醫療品質,尤其是與年齡有高度關聯的白內障疾病是值得重視的議題。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人長時間看電視、使用電腦與智慧型手機,這些電子產品可能對眼睛產生光毒性(phototoxicity),在長期暴露下即會對眼睛產生危害。而由於上述行為往往以坐著進行,坐的時間長短很可能與眼部健康相關,國外部分研究發現久坐的生活型態與老人視力損傷及老年黃斑有關,也會影響糖尿病患者的視覺功能,然而其與白內障之間的關聯性則鮮少探討。

本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張新儀研究員團隊與國民健康署健康監測組組員,分析了2001年、2009年及2013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資料,希望瞭解隨著時代的變遷,台灣40歲以上人口族群罹患白內障疾病之盛行率,並探討坐著的時間長短與白內障罹病之關聯性。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為每4年進行乙次之全國性大型調查,然而因2005年的資料缺乏65歲以上受訪者「每日坐著時數」之數據,故不予納入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白內障盛行率由2001年的10.70%上升至2009年的13.13%以及2013年的11.84%。白內障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到了65歲以上已超過30%。40歲以上國人平均每日坐著時間在2001年為5.17小時,至2013年延長為5.69小時,且隨年代有上升趨勢(p < 0.001)。當控制導致白內障可能之相關危險因素(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工作情形、居住區之都市化程度、罹患高血壓或糖尿病疾病、近視情形)後,每日坐著時間高於7小時者會比每日坐著時間未達3小時者有較高的得病風險(OR = 1.20, CI = 1.04-1.39)。

與國外研究比較,40歲以上白內障盛行率在美國或亞洲其他地區都是20%以上,而台灣盛行率較低(10.7%至13.13%),其差異可能來自於國內外對於白內障定義的差異。在本研究之受訪者為「目前」經醫師診斷之白內障患者,可能忽略早期白內障、經手術治癒的患者或無症狀未就診者而發生低估問題。本研究顯示,坐著時間長會有較高的白內障罹病風險,推測可能與國人長時間久坐並接觸高光顯示器的科技產品有關,此類產品的藍光或紫外光易對水晶體產生氧化損傷,當使用頻率增加,可能促使蛋白質變性進而形成白內障。由於調查資料中缺乏國人在閱讀、看電視、電腦或其他電子產品等個別行為之時間,因此無法確定坐著時間與白內障的關聯性受上述特定行為影響的程度。此外,白內障的型態有3種,包含核心型、皮質型及後囊型白內障,所以無法進一步分析坐著時間與上述3種型態白內障之關聯性。

久坐的生活型態除了已知會引起許多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及降低壽命等問題,在本文也發現其對於眼睛負擔的影響,因此當我們必須久坐時,應設法維持隔一段時間即四處走動的習慣,例如每坐30分鐘就起來走動1至2分鐘或每坐1小時就起來走動5分鐘等方式。此論文已刊登於2014年11月份 BMC Ophthalmology期刊。

表:40歲以上國人罹患白內障疾病之影響因素--邏輯斯回歸分析

《文: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石雅慧研究助理;審校: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張新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