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7 期

院務紀事
恭賀伍焜玉院士榮獲我國學術成就最高榮耀—第六屆總統科學
Academician Kenneth K. Wu receives Presidential Science Prize


我國兩年一度的「總統科學獎」於2015年11月4日舉行頒獎典禮,今年的生命科學組的得獎人為前任院長伍焜玉院士,本院與有榮焉。

總統科學獎為中華民國層級最高的基礎科學研究獎勵,從2001年開始,每2年頒發一次,每屆上限為4名。此獎項的宗旨在於提升台灣在國際學術界之地位,獎勵數理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及應用科學在國際學術研究上具創新性且貢獻卓著之學者,尤以對台灣社會有重大貢獻之基礎學術研究人才為優先獎勵對象。生命科學組歷屆獲獎者皆為學界德高望重之翹楚,宋瑞樓院士(2001)、陳建仁院士(2005)、錢煦院士(2009)、吳成文院士(2011)、賴明詔院士(2013),以及今年得獎的伍焜玉院士,諸位得獎者除了在原本的研究領域貢獻卓越之外,也對台灣皆奉獻出本身專才,實至名歸。

伍院士出生於高雄,從小品學兼優,在家庭環境不富裕之下靠自己勤學,考進台灣大學醫學系。唸醫學系是何等前途似錦的榮耀,但伍院士仍然鍾情於研究,畢業後並沒有成為開業醫,轉而當台灣留學生的開路先鋒,前往美國尋找可以進行科學研究的住院醫師之路。在當時資訊和機會都缺乏之下,幾經輾轉到美國中部的醫學重鎮—愛荷華大學醫學院—進行住院醫師的訓練,並選擇成為血液學學科專科醫師。在愛荷華大學期間,更發明了享譽國際的「伍氏方法(Wu and Hock Method)」計算血液當中的血小板數量。這項成果改變了整個血液科學的研究走向,且藉由此方法,伍院士更在心臟疾病、糖尿病或是中風的病患中發現到血小板栓塞所扮演的角色。

除了血小板的傑出研究之外,伍院士更是前列腺素的專家,在芝加哥的羅斯醫學院以及德州休士頓大學醫學院期間,伍院士號召了一群志同道合之專家士學者共同研究,成果斐然,奠定伍院長在美國備受尊榮禮遇的地位;休士頓市政府更頒訂12月9日為「伍焜玉醫師日」,表彰其醫學研究上的成就以及休士頓對院士的尊崇。伍院士同時也是美國醫師學會會士以及首位美國內科鑑定董事會的董事成員,後者更是至高無上的榮譽,此董事會決定了美國內科醫師的醫療水準,所有的內科醫師都必須通過此董事會制定的考試檢定,並且定期接受再鑑定。

伍院士憑藉自身的努力以及過人的意志,在保守的美國醫療體系中站穩腳步並且備受肯定,在波士頓醫院任職血液腫瘤科主任以及多所醫學院教授之職,聲望如日中天,但也在這個時期開始回國貢獻,與多位歸國學者一同帶領台灣的生命科學研究走向下一個世代。伍院士在台灣特別強調整合研究的觀念,台灣資源不如世界大國,但擁有年輕有熱情的研究動力,通過整合必定能有一番作為;因此,接受錢煦院士邀請,與多位院士一起擔任「整合性醫療衛生科技研究計畫」審查委員,伍院士更擔任醫學科學組召集人,這項計畫確實帶動了整個台灣生物醫學研究的成績,屢屢有大型成果登上國際版面。

伍院士於1997年經李遠哲院士延攬返台服務擔任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以下簡稱生醫所)所長,期間奔走台灣和美國兩地,生醫所在伍院士帶領之下進行研究特色分組,此政策成功地整合了研究資源以及資訊的流通,讓生醫所至今仍是國家頂尖的研究中心之一。這項成功更加深伍院士回台貢獻的決心,於2006年放棄休士頓大學的優渥待遇以及熟悉的研究環境,接下本院院長的工作,全心全力為台灣打拼。

伍院士擔任本院院長期間關懷台灣的醫療基礎數據建立,推動社區中老年人健康調查,建議國民健康局進行預防醫學,協助成立「成癮次專科醫師臨床與研究訓練計畫」,並與國立成功大學合作成立國家癌症臨床中心,與高雄醫學大學共同成立學程,訓練環境醫學專才的研究人員,更致力於延攬人才以及培養新進研究人員,為台灣的科學發展規劃出宏觀的願景和奠定磐石。此外,伍院士持續致力研究,屢有卓越成果產出,例如發現新的癌症抑制小分子5-MTP,對未來於癌症治療提供一項新的選擇。

伍院士雖成就不凡仍好學不倦,與院士共事之同仁無不對其充沛的精力和獨到的眼光深感佩服。至本院退休後,仍帶領著中國醫學大學的研究團隊持續研究,伍院長曾提到:「人生的價值在於服務人群」。如此典範確實我國之光,國內研究人員的最佳模範。

伍院士在頒獎典禮得獎感言提及,雖其獲國際獎項如數,然榮獲本屆的「總統科學獎」卻是他最高興也最興奮的一件事,雖然雙親已不在,但深信他們亦為他感到光榮及開心。伍院士也感謝台大醫學院非常重視學術研究的學風,雖大環境使得部分同學選擇畢業後開業,然院士堅信開業不是他所要走的方向,從而選擇較為艱辛的臨床研究之路。伍院士表示在台灣高中及大學教育的洗禮下,建立他非常強的求知及自學的精神,驗證了台灣教育的成功。

伍院士指出,研究的完成要感謝無數個幕後功臣,包括:學生、博士後研究員及主治醫師等研究同仁。對於像他這樣從台灣出生到美國後進修發展又返台奉獻所學的人,應該對台灣這片鄉土心存感激,他同時希望大家能追求堅定的信念,並創新發展出台灣特有的研究成果,以期在產業上或是國際上能發光發熱。


《文/圖:伍焜玉名譽研究員實驗室薛盈彰博士後研究員、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謝依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