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4 期

研究發展
塑化劑事件後台灣一般國人塑化劑暴露調查
NHRI researchers investigate age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urinary levels of eleven phthalate metabolites in general population after a DEHP episode


人體可經由多種途徑(食入、吸入及皮膚接觸等)暴露環境毒物,自2011年5月塑化劑事件發生後,鑑於台灣對於一般國人體內環境毒物暴露資訊之缺乏、衛生相關單位難以管理國人受到環境毒物暴露之劑量及風險範圍,本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黃柏菁助研究員自2013年5月起與本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潘文涵合聘研究員之國民營養與變遷團隊共同合作,調查一般民眾於塑化劑事件後體內塑化劑的暴露量。結果顯示,國人一般族群之多數塑化劑暴露量已接近美國及加拿大的數值,甚至部分塑化劑暴露量遠低於美加地區,說明政府在塑化劑管制上已初見成效。

多年來,本院環境毒物研究團隊搭配營養團隊以人口比例隨機抽樣方式,選取7歲以上之一般國民作為研究對象,排除了孕(產)婦、重大疾病(如癌症)及外國人等,在取得受試者同意後,隨即採集參與者早晨第一次的尿液、血液檢體及暴露問卷資料,首次建立台灣一般族群中塑化劑暴露之資料庫,並探討年齡、性別及地區等因子對台灣一般族群塑化劑暴露之差異。

第一期共完整訪視了387位(分布於11個不同縣市的17個鄉鎮)台灣一般族群並取得尿液檢體,以液相層析串聯式質譜儀(LC/MS-MS)分析11種塑化劑代謝物,包括鄰苯二甲酸甲酯(MMP)、鄰苯二甲酸乙酯(MEP)、鄰苯二甲酸異丁酯(MiBP)、鄰苯二甲酸丁酯(MnBP)、鄰苯二甲酸苯甲酯(MBzP)、鄰苯二甲酸己基乙酯(MEHP)、鄰苯乙基氫氧己基酯(MEHHP)、鄰苯乙基氧己基酯(MEOHP)、鄰苯羧基乙基戊基酯(MECPP)、鄰苯單羧甲基己基酯(MCMHP)及鄰苯二甲酸異壬酯(MiNP)。研究結果發現,國人尿液中有8種代謝物之檢出率達70%以上,而一般國人成年女性(18歲以上;156人)尿液中MEHHP、MECPP、MnBP及MEP塑化劑代謝物濃度顯著高於成年男性(134人),其中18—40歲之育齡婦女尿液中MEP暴露量更顯著高於其年齡層之成人女性;由此可推論,成年女性在DEHP、DnBP及DEP的高暴露量,可能與女性吸入或食入個人衛生用品、香水等化妝品及食品方面之暴露源有關。老年女性(>65歲)尿液中MECPP等DEHP相關代謝物之濃度較其他年齡層女性為高,是否與年長的婦女飲食習慣(食物保存、微波等)以及保養品使用習慣之差異造成,值得深究。

此外,本研究亦發現未成年人(18歲以下;97人)尿液中的MEOHP、MECPP及MnBP塑化劑代謝物濃度顯著高於成年人,除了可能受到兒童及青少年身體負荷量(body burden)較高之影響外,亦可能與此一時期未成年人在接觸塑膠相關製品時之衛生習慣、飲食習慣(外食、外飲等)等塑化劑暴露來源有關,但未成年人塑化劑暴露之性別差異不大。

目前美國、德國、加拿大、韓國等國皆使用人體生物監測(human bio-monitoring)的方式,監測與評估一般民眾(尤其是兒童及青少年)於塑化劑的暴露,並據此作為政府相關單位研擬人體相關管理規範之準則,如每人每日可容許攝入量(TDI)等。由於一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塑膠製品廣泛地使用塑化劑,如個人衛生用品、化妝品、醫療器材、食品包裝材等,未來塑化劑相關替代品上市後之監控與管理等,都還仰賴建立持續性之國人環境毒物之人體生物監測體系,以科學實證數據提供國人重要環境毒物之時空資料分析,作為政府衛生相關單位進行國人環境有害物暴露風險管理之用。本項研究成果已刊登於今(2015)年7月的PLoS ONE期刊上。
《文:秘書室賴瑨萱、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黃柏菁助研究員、蔡志欣博士後研究員;圖:黃柏菁助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