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4 期

人事動態
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廖倫德助研究員到職
Dr. Lun-De Liao has been appointed as Assistant Investigator with the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Nanomedicine


廖倫德博士於2015年11月12日起擔任本院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醫奈所)專任助研究員。

現代人生活緊張、各種壓力明顯提升,導致神經與精神疾病逐漸成為社會的文明病,例如:中風、末稍循環障礙、自律神經失調、慢性疲勞症候群及癌症。現代文明病對家庭造成嚴重的影響與衝擊,且無形中所耗用的社會醫療成本甚鉅。為此,本院醫奈所邀聘國立新加坡大學神經科技研究院(Singapore Institute for Neurotechnology)廖倫德博士加入醫奈所為專任助研究員。

廖博士於2012年取得國立交通大學電機與控制工程研究所博士學位,此後積極投入生醫光電與前瞻感測器開發之研究工作。廖博士主要研究主題為開發多模態神經光學造影技術(in-vivo multimodal optical neuroimaging system)於神經科學(optics to neuroscience)與小動物疾病模型(small animal disease models)上之應用。為了進一步探討腦神經血管耦合相關機制,故此研發與利用多模態暗場光聲造影技術來研究大腦功能性血液動力學變化與神經電生理訊號反應等相關研究,先後發表多篇研究成果於神經科學領域排名於前端之SCI期刊,如NeuroImageNeurobiology of DiseaseScientific Reports等,其中更有一篇論文發表於Nature: Journal of Cerebral Blood Flow & Metabolism被挑選為當期焦點文章,並有世界生物醫學工程界權威、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Nitish Thakor教授特別撰寫評論(highlight commentary)來報導與推廣廖博士此項研究。

除了上述神經光子之相關研究外,廖博士亦積極開發新型穿戴式神經科技(wearable neurotechnology)於認知神經科學領域之研究,例如新型生醫腦電波(Dry EEG sensor)感測器。此研究開發突破了傳統量測腦波上之困難,將此研究領域帶往下一個可能的認知科學應用研究方向上,為全世界首度成功使用射出成型之方式製造低成本、高品質之生醫腦電波感測器,使此感測器有機會成為認知神經科學研究之主流工具之一;更受Proceedings of the IEEE總編輯邀請,於其百年創刊紀念號中發表此研究成果。此領域其他研究成果亦發表於醫學工程領域領先之SCI期刊,如SmallAdvanced MaterialsIEE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廖博士至今已發表50餘篇國際學術期刊著作(SCI Journal)與11個國際專利, 並多次獲得國際學術研究獎項肯定,如2011 WACBE傑出年輕研究員獎、2013 ISCBFM傑出年輕研究員差旅獎、2014獲得IFMBE傑出年輕研究學者獎等;其研究團隊成員及學生亦多次於國際學術會議獲得論文獎。廖博士亦積極參加國際學術期刊/學會之活動,例如:2013年開始擔任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 ComputingBiosensors Journal等SCI期刊之副編輯;2015開始擔任國際神經科學學會(新加坡分會)之委員與對外公關。廖博士加入本院醫奈所後,將繼續研發前瞻神經光電子技術於神經科學上之應用,並結合本院於相關科學領域之研究能量,進一步探討神經疾病的反應、機制及治療應用,為國人健康貢獻一分心力。
《文/圖: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