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0 期

研究發展
台灣肝癌網3,843位肝癌患者其詳細肝炎病毒標記之分析
NHRI researcher reports analysis results from Taiwan Liver Cancer Network


近年來生物醫學研究蓬勃發展,已經發現許多與癌症相關之生物標記。要確認這些生物標記之重要性及可靠性,則需要大量的人體檢體驗證;因此,建立一個品質良好之生物資料庫(biobank)為癌症研究十分重要的議題。多年來,肝細胞癌一直是台灣十大癌症死因之首(肺癌於近兩年居首),政府一直將探討肝癌之成因以及如何提升患者之治療效果以提升生存率列為研究之重點。在基因體醫學科技計畫國家型經費支持下,台灣肝癌網(Taiwan Liver Cancer Network, TLCN)於2005年成立,並透過北中南5家合作醫學中心收案,提供全台灣肝臟研究人員一個良好的研究資源;這5家參與的醫學中心皆依循統一的標準作業流程,收集肝臟腫瘤患者的生物樣本及臨床資料。此外,台灣肝癌網也對所有收集的患者之血清樣本進行詳細之肝炎病毒標記檢驗:慢性肝炎病毒感染已知是台灣人發生肝癌最重要的風險因子,然而過去對肝癌患者所做的肝炎病毒的大型區域性研究,都只限於分析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以及C型肝炎抗體 (anti-HCV antibody),尚未深入分析所有肝炎病毒標記,或是只有個別研究人員針對少量的個案數之研究。

本研究是針對台灣肝癌網自2005年11月至2011年4月所收集的3,843例肝癌病例的血液樣本,分析詳細的B型和C型肝炎病毒標記,其中包括:HBsAg、HBV DNA、HBV 基因型、anti-HCV、HCV RNA及HCV基因型。依照感染HBV或HCV之狀況,將這些病例分為4組進一步分析:(1) 2,153例(56.02%)僅感染HBV者(HBV組);(2) 969例(25.21%)僅感染HCV者(HCV組);(3) 310例(8.07%)同時感染HBV及HCV者(HBV + HCV組)以及(4) 411例(10.69%)並未感染HBV及HCV(non-B non-C組)。有趣的是,感染HBV的2,483例中,有高達202例(8.20%)為HBsAg(-),但HBV DNA仍屬陽性。上述4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肝硬化、病毒濃度及病毒的基因型,均有明顯的差異,其中平均年齡最低的為HBV組,而肝硬化比例最低的為non-B non-C組(僅有25%)。另外,北中南5家醫院肝癌患者之病毒感染率也有顯著不同(表一)。



本研究結果和以往發表之台灣肝炎及肝癌流行病學研究有一致性,代表台灣肝癌網之收案對象具有台灣代表性。這是英文文獻中對肝癌患者做詳細肝炎病毒標記分析的最大型研究,提供了肝炎病毒感染與肝癌患者相關性之嶄新數據。本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重要醫學期刊Medicine;成功的背後,需要靠相當多位研究人員的努力與堅持,以及5家醫學中心研究團隊的大力協助。因此,此篇論文的共同作者高達21人。

在《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公布實施後,台灣肝癌網已加入本院人體生物資料庫,並在2014年底順利取得衛生福利部核可。截至2016年2月底,台灣肝癌網已經收集7,911名病例,接受110人次申請案,並已送出44,630件檢體。台灣肝癌網之使用者已發表研究成果論文於國際重要期刊共49篇(28 篇IF > 5,12篇 IF > 10)。由此可見,台灣肝癌網已成為台灣最重要、同時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肝臟腫瘤研究資源。
《文/圖: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黃秀芬研究員級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