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6 期

健康知識
預防流感,即刻行動
Prevent influenza, act now


流行性感冒(以下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在台灣,主要引起季節性流感流行為A型及B型流感病毒,其中A型以H1N1及H3N2二亞型為主。流感流行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徵,冬天是流感的好發季節,一般約於11月開始,流感疫情就會逐步上升,至隔年農曆春節前後達到高峰,3月後疫情開始趨緩。流感的傳染途徑主要經由飛沫將病毒傳播給其他人,也可經由手接觸到受患者污染的物品表面的口沫或鼻涕等黏液,再碰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而感染。秋冬季節由於受氣候因素影響,大眾多於室內活動,而由於空氣流通不佳,病毒更容易傳播。

流感的潛伏期約一至四天;患者在發病前一天至症狀出現後的3至7天都可能會傳染給別人,而幼童的傳播期則可能更長。其主要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及咳嗽等,有部分感染者會伴隨有噁心、嘔吐以及腹瀉等腸胃道症狀,也可能併發嚴重併發症(如肺炎、腦炎、心肌炎及其他嚴重之繼發性感染或神經症狀等)。大部分的流感患者多屬輕症,約一週會痊癒,但少數患者(如老年人、幼兒、患有心、肺、腎臟及代謝性疾病(糖尿病)、血紅素病變或免疫功能不全者等高危險族群)可能會出現上述嚴重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故感染後應儘速就醫。此外,當患者出現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缺氧、嘴唇發紫或變藍)、血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危險徵兆應儘速就醫,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另由於嬰幼兒不善表達身體的不適症狀,建議可以觀察寶寶有無呼吸急促或困難、缺乏意識、不容易喚醒及活動力下降,皆可作為判斷危險徵兆的重要指標。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以下稱疾管署)呼籲把握下列5大原則:1. 儘早施打流感疫苗;2. 勤用肥皂洗手、注意咳嗽禮節,以手帕或衣袖捂住口鼻等,養成良好生活習慣;3.出現流感症狀請及早就醫;4. 就醫後宜盡量在家休息,按時服藥,不上班不上課,避免出入公共場所;5. 出現危險徵兆要儘快就醫,以有效避免感染及傳播流感。疾管署再度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50歲以上成人、嬰幼兒、高風險慢性病患者及孕婦等流感併發重症高危險群,請儘速接種疫苗。

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已於10月1日開打,針對部分民眾接種流感疫苗後產生低血壓現象,疾管署表示,造成此現象的因素可能為暈針導致短暫意識喪失或血壓偏低;多發生於青少年族群,建議接種疫苗當天應避免空腹,可使用音樂、影片或聊天等方式緩解緊張情緒,接種時採取坐姿避免跌倒。此外,醫師應於民眾接種流感疫苗前先詢問病史,評估是否施打疫苗;對「蛋」之蛋白質有嚴重過敏者、對疫苗的成分有過敏者及過去注射曾經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者不予接種,避免極少數民眾可能因對疫苗中之成分產生立即型過敏反應,導致低血壓或過敏性休克。另建議民眾接種疫苗後,應至少觀察30分鐘,無不適症狀再離開接種單位,以利醫護人員於民眾接種疫苗後出現不適症狀時立即給予適當的醫療處置。

讓我們預防流感,即刻行動過好冬。

參考資料:
1. 2016流感防治QA手冊。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 疾病管制署11 月15日新聞稿
《文/圖: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編輯中心張喬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