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6 期

健康知識
認識胰臟
The power of your pancreas


過量的飲食不只影響腰圍尺寸,也會影響身體器官的健康,而胰臟首當其衝。正常飲食下,食物會使胰臟分泌足夠的消化酶與荷爾蒙幫助分解以利人體吸收,但如果日積月累下暴飲暴食,甚至吸菸,則會增加胰臟的負擔,引響健康。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2月份通訊介紹常見的胰臟疾病並提出保健方法。

胰臟位於肝臟和胃的後方,分泌多種消化酶幫助分解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肪進入腸道,同時也分泌調節碳水化合物代謝的重要荷爾蒙—胰島素。當胰臟裡的胰島細胞遭到自身免疫反應破壞而無法製造胰島素時,葡萄糖無法進入細胞提供身體熱量,導致血糖升高,嚴重時造成酮酸中毒或生命危險,此症狀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則因身體對胰島素反應不佳,產生胰島素抗性,而肥胖及缺乏運動為增加抗性的主要因子,胰島素抗性刺激更多的胰島素分泌量控制血糖,長久下來對胰臟形成傷害。然而,有肥胖問題的患者,只要能減輕2.2至4.5公斤(或5至10磅)即能改善胰島素抗性的症狀。

臨床上常見的胰臟問題為胰臟炎,可分為急性或慢性。引起急性胰臟炎的主要原因為膽結石及酗酒,其他原因包括腹部撞擊、藥物、腫瘤或感染等。患者會出現突發性或漸進式的上腹部疼痛並蔓延至背部持續幾天,疼痛感在進食會更加劇,同時出現腹脹、噁心、嘔吐、發燒及心搏過速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出現脫水及低血壓,一旦胰臟出現出血可能引起休克甚至死亡,因此絕不能輕忽急性胰臟炎。所幸急性胰臟炎經治療後,症狀能在幾天內改善並痊癒。慢性胰臟炎好發於30歲至40歲之男性,因胰臟反覆受傷害,無法癒合而造成永久損害。主要原因為消化酶攻擊胰臟及周遭組織所引起的慢性發炎,其他原因包括長期酗酒、囊腫纖維症、高鈣血症、高血脂症、高三酸甘油脂症、自體免疫疾病及不明原因。罹患慢性胰臟炎的患者會出現長期上腹痛,且疼痛感在進食或飲酒時更為明顯,伴隨噁心、嘔吐、體重減輕、下痢及脂肪便等,因胰臟已經無法分泌足夠的消化酶分解營養素,營養素無法被充分吸收導致排泄至糞便中。治療慢性胰臟炎的第一步為解除疼痛,給予患者止痛劑,如藥物已無法減輕疼痛感時,可以考慮接受腹腔神經阻斷術阻斷痛覺傳遞的外科治療。患者也須調整飲食,絕對禁酒並遵守低油飲食及少量多餐。醫師也會給予胰臟酶(pancreatic enzyme)解決營養素消化及吸收不良的問題。患者也應多補充水分及限制含咖啡因的飲品,咖啡因除了有利尿作用外也會刺激已發炎的胰臟,使疼痛更加惡化。

此外,瞭解家族中是否有胰臟癌的病史,能成為早期偵測胰臟癌的重要一環,因早期胰臟癌並不會出現任何症狀,一旦確診時往往已是末期,錯失治療的黃金期。如果能在初期發現並及時接受手術切除治療,能大幅地增加存活率。NIH建議民眾攝取健康飲食,限制有害物質如菸酒,以避免刺激胰臟正常作用,一旦出現上述胰臟炎症狀,請盡速就醫。

參考資料:
Pancreatitis. 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 NIH 2012.
《文:編輯中心張喬菀編譯;圖:NIH News in Health February 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