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8 期

院務紀事
2017 NHRI Research Day優秀論文口頭報告、壁報論文及優秀研究助理獎勵評選活動紀實(上)
NHRI announces recipients of Research Day Awards for Outstanding Papers Posters and Research Assistants (part 1)


為鼓勵本院年輕研究人員踴躍發表論文及表彰本院研究助理對研究工作之傑出貢獻,特於3月21至22日辦理「2017 NHRI Research Day」進行優秀論文口頭報告、壁報論文及優秀研究助理評選活動暨頒獎儀式。到職滿一年之博士後研究員及博士班4年級以上之學生均應發表論文,並開放自由投稿。本年度有14名參與口頭報告(含單位推薦及自由投稿)以及壁報論文137篇;而本年度獲得單位推薦參與評選之優秀研究助理共計有39名。

評選作業:由院內研究人員組成評選委員會。

(1) 優秀論文口頭報告組:由各單位推薦人選,並開放自由投稿,於活動當日以英語報告,選出傑出(1名)、優選(2名)及佳作獎(6名)。
(2) 壁報論文展示組:投稿分為三領域,包括基礎醫學領域76篇、應用醫學領域38篇與臨床醫學/公衛23篇,各領域取前10%頒發優秀壁報論文獎。
(3) 優秀研究助理評選:採二階段審查,第一階段由單位推薦、第二階段於活動當日進行評選,擇優取21名予以獎勵。

優秀論文口頭報告獲獎名單如下(依照單位及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傑出獎】
張偉民研究生卅癌症研究所
為癌症研究所夏興國副研究員實驗室博士班研究生。
研究主題:Dysregulation of Runx2/Activin A axis upon MiR376c downregulation promotes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研究內容介紹:癌症發生過程中,異常的轉錄因子活化所誘發的下游基因表現,通常能促使癌細胞於癌化過程取得優勢,但此過程亦會造成癌細胞對轉錄因子產生「轉錄成癮性」。因此,若能鑑別出致癌化轉錄因子(oncogenic transcription factors),針對致癌化轉錄因子研究,或許能提供開發治療模式之用。藉由分析本院癌症研究所與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合作建立之台灣頭頸癌患者的基因表現晶片資料庫,此研究鑑定出了台灣頭頸癌患者中異常活化的轉錄因子RUNX2;同時,此轉錄因子表現可在不同的頭頸癌患者族群中作為預後指標。RUNX2的過度表現;可能導因於檳榔鹼所導致的染色體14q32.2區域過度甲基化,而抑制miR-376c的表現,進而促使RUNX2的表現量上升。在細胞模式中,過度表現RUNX2會直接增加INHBA基因表現量,進而導致頭頸癌細胞淋巴轉移作用;而抑制此路徑表現,亦能抑制淋巴轉移的能力。此外,該研究團隊另外的研究成果亦發現,RUNX2亦會透過調節自秘素PTHLH的作用,促使頭頸癌細胞生長。而經RUNX2 mRNA抑制藥物Roxithromycin處理後,亦能抑制頭頸癌細胞的生長。此研究發現了一條能促使頭頸癌的淋巴轉移作用新穎路徑:miR-376c-RUNX2-INHBA,且RUNX2亦在頭頸癌細胞中形成「轉錄成癮性」的現象,期許未來希望能藉由調節RUNX2的表現,進而增進頭頸癌的疾病預後。

獲獎短評:miRNA為目前熱門研究領域之一,對於癌症的發生及惡化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此研究證實miR-376c所調控的轉錄因子RUNX2對口腔癌增生及惡化有深入的探討,具有新穎性及潛在的應用性,頒給傑出獎以資肯定。

【優選獎】
賴瑞華博士卅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
為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莊志立研究員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
研究主題:Enterovirus 71 induction of IL-12p40 response is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brainstem encephalitis
研究內容介紹:腸病毒71型感染可能引起嚴重腦幹感染,隨之引起肺衰竭與死亡,然而,病毒如何造成腦幹發炎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本研究發現,感染腸病毒71型會造成腦幹大量產生細胞激素IL-12p40;抑制IL-12p40的功能可以降低病毒造成的發炎反應、神經併發症狀、肺衰竭與死亡,顯示IL-12p40參與病毒引起之腦幹發炎。進一步發現腸病毒透過TLR9訊息途徑,誘導IL-12p40表現。此外,該研究團隊也發現IL12B的單一核苷酸多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與腸病毒重症有顯著關聯;進一步發現容易引起腸病毒重症的單核苷酸變異,可能與免疫調節有關。此發現可提供未來腸病毒重症患者預測及可能的治療標的。

獲獎短評:此研究利用腸病毒71型感染小鼠模式,發現IL-12p40細胞激素在此病毒所引起的腦幹發炎反應中扮演一個重要角色,探討IL-12 p40基因多型性與病毒感染之臨床關聯性。此研究具有潛在的臨床價值,可成為開發治療藥物的標的,頒給優選獎以資肯定。

黃崇雄博士卅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
為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黃明熙副研究員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
研究主題:Degradable emulsion as vaccine adjuvant reshapes antigen-specific immunity and thereby ameliorates vaccine efficacy
研究內容介紹:目前用於人用疫苗之乳液型佐劑多以Tween® 80作為乳化劑,然而許多研究指出Tween® 80可能造成不良反應。此研究以可吸收式高分子取代Tween® 80作為乳化劑,所製備之乳液型佐劑PELC注射於小鼠後證實可自行分解吸收,且小鼠無顯著不良反應發生。PELC之抗原緩釋特性可誘發並維持抗原專一性抗體IgG之產生。於注射部位,PELC可吸引及活化抗原呈現細胞,並誘發抗原專一性T細胞免疫反應,包括活化Th1、Th17及CD8+毒殺型T細胞;與其他乳液型佐劑相比較,PELC與市售AddaVax(O/W adjuvant)具有容易注射的優點,對於抗原呈現細胞及T細胞之活化能力,更顯著優於弗氏不完全佐劑(W/O adjuvant)。於小鼠EG7-OVA腫瘤模式中,PELC作為免疫治療之佐劑可顯著增加分泌IFN-γ及IL-17腫瘤浸潤淋巴細胞之數量,進而減緩腫瘤生長,提高小鼠存活率。此研究成果揭示了PELC之分解性、安全性及其佐劑活性之可能作用機制。期許PELC可作為未來開發疫苗及免疫治療佐劑之選擇。

獲獎短評:協助建立疫苗佐劑分析平台,此研究深入探討可分解乳液於體內之吸收情形以及免疫調節性質,未來對於疫苗劑型設計與免疫治療極具參考價值,頒給優選獎以資肯定。

【佳作獎】
吳師誠博士卅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
研究主題:Intestinal microbial dysbiosis aggravates the progress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獲獎短評:研究證實腸道若受微生物感染會加劇阿茲海默症的惡化,研究結果具有臨床重要意義。

潘涵琦博士卅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
研究主題:Understanding neurovascular mechanisms during 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 in ischemic stroke rats
獲獎短評:研發出即時且可同步化偵測神經血管功能的多模態光學照影技術,此技術極具基礎研究前瞻性與高度臨床應用潛力。

呂建澄研究助理卅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
研究主題: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 phenserine reduces ischemic brain injury in stroke rats
獲獎短評:研究利用神經細胞及動物模型,治療阿茲海默症小分子藥物對腦中風影響;發現此藥物可抑制內質網壓力及腦中風發炎反應,並進一步與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郭立威助研究員實驗室合作,以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發現藥物治療後,可有效減少腦栓塞面積。此研究建立了跨單位的合作機制及舊藥新用治療腦中風的新策略。

林孟杰博士卅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
研究主題:PGE2/EP4 signaling controls the transfer of the mammary stem cell state by lipid rafts in extracellular vesicles/exosomes
獲獎短評:研究證實幹細胞特性可藉由胞外體於細胞之間進行轉移;於發展幹細胞胞外體的治療與應用方面,具有極大潛力。

丁僑萱博士卅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
研究主題:Mechanisms of direct interactions between pluripotency & lineage-specific master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 (hPSC) lineage commitment
獲獎短評:研究利用人類胚胎幹細胞(hESCs)以及誘導性幹細胞(iPSCs),釐清分化為軸旁中胚層(paraxial mesoderm)的分子機制。軸旁中胚層的後代細胞包含間葉幹細胞(MSCs)之下游體細胞,包含成骨細胞、脂肪細胞與軟骨細胞等細胞,為相當有應用性的細胞類。此研究不僅增加對於人類早期發育的瞭解,也有助於人類胚胎幹細胞(hESCs)以及誘導性幹細胞(iPSCs)的產業及臨床應用。

張齡尹博士卅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
研究主題:Long-term effects of peer victimization, sleep problems, and family functioning on antisocial behaviors in adolescents: exploring the moderating and mediating processes
獲獎短評:研究凸顯了睡眠問題與霸凌受害對青少年產生反社會行為的負面影響,亦首次發現睡眠問題為霸凌受害與反社會行為關係間的中介變項,研究更進一步顯示睡眠問題所帶來的影響會隨著青少年的性別、年齡與家庭功能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文/圖:傑出獎及優選獎研究內容介紹由癌症研究所張偉民同學、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賴瑞華博士與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黃崇雄博士提供;學術發展處蔡雨軒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