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7 期

研究發展
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終止型突變之偵測技術
NHRI researcher identifies oncogenic nonsense mutations of HBV S gene in HBV-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肝細胞癌已成為全球男性癌症死亡人數第二高者(僅次於肺癌),每年死亡人數達52萬人以上。而慢性B型肝炎病毒導致發炎及肝硬化,是造成肝細胞癌之主因之一,台灣是B型肝炎病毒流行區,因此B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台灣肝癌發生之重要因子,惟B型肝炎病毒是否直接致癌則仍未有定論。本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黃秀芬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及其研究團隊以B型肝炎患者之肝癌腫瘤組織為樣本,找到數個與肝癌發生有關聯之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終止型突變,並已在動物實驗證實表面抗原基因終止型突變具有致癌性,可作為肝癌之預測因子以運用於篩檢,尤其是肝硬化患者。

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終止型突變種類眾多,若以基因定序逐一判定,不僅耗時費力且不易判讀。黃醫師研究團隊發明設計了一個運用關鍵引子組合,可直接判定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是否有終止型突變之方法,不僅縮短檢驗的時間,亦容易判讀;以下簡述黃醫師的發明。

發明名稱: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終止型突變之偵測技術
創作人:黃秀芬、葉昭廷、陳雅婷
說明:公共衛生研究早已證實台灣之肝細胞癌和慢性B型肝炎有關,是造成肝細胞癌之主因,但B型肝炎病毒是否會直接致癌則仍未有定論。黃醫師研究團隊在B型肝炎患者之肝癌腫瘤組織,找到數個與肝癌發生很有關聯之B型肝炎病毒基因突變,主要造成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C端終止型突變(deletions or non-sense mutations),這些表面抗原C端終止型突變蛋白具有轉錄激活因子功能,且研究團隊已在動物實驗證實數個C端終止型突變蛋白具有致癌性。因此推斷,具有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之C端終止型突變之肝臟組織可能較易發生肝癌。
可應用範圍:
  1. 能有效偵測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之終止型突變
  2. 有助於肝癌之防治
此項發明之優點:
  1. 此技術直接判定有無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之C端終止型突變,判讀容易
  2. 無須逐一定序,省時、省力亦省費用
  3. 目前尚未有類似技術,市場前景可期,經濟價值相當可觀
由於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之C端終止型突變類眾多,若以基因定序逐一判定,耗時費力且價格昂貴。因此,研究團隊設計了一個可以直接判定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是否有C端終止型突變之方法,主要先抓取特定片段之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轉譯出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的蛋白質,並用色素連接方法偵測。此項技術已獲得中華民國及美國專利核可,專利合作條約(PCT)已於2015年2月中旬進入中國及南韓。
《文:編輯中心陳筱蕾整理/資料來源:技轉及育成中心/審校: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黃秀芬研究員》